2020年12月30日 星期三

興德週報第819期

 §校長隨筆§

兩週前,六年級的同學經歷了三天充實的畢業旅行,其中有一個晚上進行實境解謎,另外有 一個半天則進行了高空低空的探索體驗課程。如果將它當作是一個單純的休閒活動,其實就低估了探索體驗課程的價值。

探索體驗課程是戶外教育的一環,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總綱將戶外教育納入課程,融入議題,將戶外教育作為實踐素養導向理念的重要一環。我國的戶外教育其實行之有年,但是多數人仍以休閒旅遊的觀點看待戶外教育,在活動進行前如果沒有經過課程的架構,活動進行中或結束後沒有依照課程地圖進行反思提問省思,則探索體驗教育變可能流於形式。


探索體驗課程受到許多國家的重視,以新加坡為例,2014 年該國教育部要求中小學必須在正式課程內落實戶外探索課程,教學策略主要分為探索體驗基礎、學習戶外短長程徒步旅行學習,以及結合地方本位跨科目的問題導向學習。其理念其實與興德時間裡的探索體驗課程不謀而合。我國教育部在 103 年發布了「中華民國戶外教育宣言」正式宣示推動戶外教育,希望透過戶外教育相關政策的擬定與計畫執行,鼓勵各級學校走出戶外,探索生命,在挑戰自我、學習與人合作的團隊情境中,經由戶外探索活動,強化問題解決,培養堅強意志,挑戰逆境等重要能力。

108 課綱的核心理念是培養素養導向能力,也就是培養學生適應現在的生活與面對未來挑戰所需的知識、技能與態度。換句話說,落實素養導向教學理念,除了讓學生在教室內學習學科知識以外也,在自然環境中進行戶外探索活動,學習與自然和諧相處,強化個人的身心靈素質。在戶外教育政策的推廣之下,越來越多的教師嘗試將戶外探索教育精神(在安全中挑戰,突破舒適區,並在體驗中學習)融入在學校課程與活動當中。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像比知識更重要」我們過去對於學習場域和內容的想像,不外乎校園裡的教室以及書桌上的教科書,如今期盼透過戶外教育政策與戶外探索活動的推展,打破學習場域學習方式的框架,讓我們的孩子可以走出教室,在大自然情境中學習團隊合作,勇往直前的精神。興德時間的探索體驗課程同樣也秉持這樣的理念進行設計,希望透過課程的落實讓孩子在反覆的操作當中,學會挑戰自我,老師在教學前能夠設計和宜的活動,並適時以反思提問,反覆操作實踐,逐漸讓孩子內化為生活的能力,這是我們必須繼續努力的地方。
資料來源:
吳崇旗,「探索教育 培養合作與解決問題能力」,國語日報,20201216

2020年12月23日 星期三

興德週報第818期

      §校長隨筆§

興德 60 歲的校慶在和風煦煦中畫下完美的句點,在驚喜中開始,在讚嘆聲中結束。當天早 上有家長問我:校長,您掛了幾個晴天娃娃啊?我說興德 300 個孩子化身為 300 個晴天娃娃,努力練習,認真準備,讓上天賞給我們好天氣!準備已久的「晴天備案」終於派上用場!
謝謝馬前總統蒞臨祝福勉勵,人氣滿滿;柯市長影音肯定期勉,溫馨感人;教育局朱克儉督學代表曾燦金局長贈字祝福;立法院林奕華委員、賴士葆委員到場加油勉勵;興德歴任校長黃勝夫校長、周錦鐘校長、吳文中校長、蘇福壽校長與洪瑾瑜校長一同返校指導;市議會議員服務處主任、福興宮高昌倫董事長、區公所高課長、張朝雄里長、余鴻儒里長、陳啟東里長、陳忠榮里長、凌錦成里長、洪正平里長、許銘良里長、陳高美美里長,多位校長、各校家長會會長與小聯會幹部及眾多地方碩彥蒞臨興德,益增光采,多位退休同仁與校友專程返校参加,更令人感動!
興德孩子真的太棒了,今天最佳主角-我們的孩子卯起來表現,展現最棒的學習成果,贏得熱烈的掌聲,背後是老師們用心辛勤的指導!家長會總動員,表演義賣樣樣來,雅萍會長率領幹部與志工們,合作無間,創意與執行力令人驚豔;志工家長熱舞演出,動感無限;校友專業舞蹈,尖叫連連;退休同仁與校友茶會在輔導室同仁細心規劃下,聚首暢言,滿滿溫馨。除了動態演出,近年來有社團學習成果,相關課程與活動也置入校慶元素,孩子的靜態學習也是精采萬分,有老師認真指導,教務處同仁發揮巧思規劃布置,幕前幕後相得益彰。成功的活動有賴學務處整合行政團隊縝密規劃穿針引線,才能互相補位,有條不紊,非常感謝。興邦里守望相助隊協助巡守校園,師生好安心;謝謝楊文凱主任帶領研發處幫忙接待貴賓,協助校友與退休同仁茶會,尤其鄭芳枝主任擔綱主持主軸活動,帶動活動氣氛,功力一把罩,令人佩服。
當然,家長們熱情參與就是最好的鼓勵,謝謝所有貴賓蒞臨勉勵祝福,天時、地利、人和為興德 60 週年校慶畫下超完美句點!感謝大家!

2020年12月8日 星期二

興德週報第817期

     §校長隨筆§

今年冬天,興德要慶祝 60 歲的生日了。系列的校慶活動洋溢著興德人滿滿的喜悅。回憶過往,萬千興德人用心耕耘這片土地,質樸的校園刻畫著 60 年來師生成長的印記;師長無私奉獻,學子積極踏實,代代傳承,汗水與青春成就了興德的成長與茁壯,也成就了興德優質學校的品牌。
民國 49 年興德國小正式獨立設校,期間歷經十位校長的卓越領導以及全體興德團隊夥伴的努力合作,家長與社區人士的熱心支持,讓興德國小的軟硬體在穩定中進步。在良好的基礎與不斷的努力下,師生表現傑出,近年來佳績頻傳:行動研究與專業發展是興德教師團隊的一大特色,教師行動研究的卓越能力多年來獲得了團體第一名與績優的肯定,優質學校「資源統整」、「校園營造」以及「學生學習」獲獎,校務評鑑九大向度全部通過,課程計畫連年特優,推動學生閱讀獲得全國深耕閱讀推手獎與台北市特優學校,小田園綠屋頂連續 4 年獲得特優,教育 111 也通過認證;民俗體育與童軍活動是興德的特色之一,傳統藝術與童軍活動連年獲得績優的肯定。學生的表現更是可圈可點,興德國小沒有跑道操場,但是在國小南區運動會、游泳比賽以及各項體育競賽,得獎連連,興德國小的毽球隊更是全國與台北市比賽的常勝軍。興德的學生不多,但是每個孩子都是我們的明星,給孩子舞台跟機會,所以在台北市以及全國各項語文、藝術、體育、科學競賽中展露頭角,為自己贏得了掌聲,也顯現了興德教師團隊的付出與用心。
清新優雅整潔怡然的學習環境,是全體師生共同的期待。興德國小的校地雖然不大,近年來積極爭取資源,行政同仁積極規劃,蒙德里安牆、五育牆、綠廊、樂學堂、巧藝廊、晴空書屋、綠屋頂農藝薈、幼兒園、行政辦公室與普通教室、五星級的廁所等溫馨精緻的環境提升老師的教學品質,每一個空間與角落都是孩子快樂生活與學習的樂園。
興德長久以來一直保有小型學校的優勢與風格,校舍規模不大,孩子們在校園中,可以得到師長充分的照顧;機會多、舞台多,可以充實孩子們的學習。但少子化的趨勢仍是興德無可避免的挑戰,六年前懷抱著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心情接下棒子,帶領全校同仁兢兢業業一起努力,我們充分體認到,唯有多元、紮實、豐富的課程,才能讓興德繼續向前邁進,所以近三年來,我們完成了興德時間校訂課程的研發與升級,108 學年度也轉型雙語實驗學校,近兩年來一年級新生激增,我們擦亮了興德溫馨精緻卓越的品牌,我為我們熱情專業的教師團隊感到驕傲!
一所學校屹立六十年值得感恩與慶祝,感恩歷任校長與教育前輩,打下堅實的基礎與優良的校風,而從上個學年度開始的各項慶祝活動結合課程與教學陸續登場。在今天,我們以老師認真用心的教學成果與孩子們努力學習的各項表現,向各位來賓、家長以及校友們展現了興德國小親師生努力耕耘的成績。在亮麗表現的背後,要感謝家長會在歷任會長的努力支持之下,一直是學校成長的動能;社區里長們的鼓勵與支持更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今年冬天是興德國小下一個 60 年的起點,長官貴賓蒞臨校慶給全校親師生最大的鼓勵,我們留下了專屬興德人的珍貴記憶,也留下全校師生辛勤奉獻的歷史見證,在親師生共同努力之下,我們的校園都有嶄新的面貌與美麗的風景。期許興德的孩子學習齊柏林校友「放眼台灣、眺望世界」的精神,展翅高飛,追求幸福人生。「小學校、大格局」,期待著所有興德人以一貫的熱情共同攜手譜寫下一頁的璀璨!

2020年12月3日 星期四

興德週報第816期

    §校長隨筆§

這幾個禮拜應興華國小之邀,擔任該校樂齡學堂的講師,邀約的主題是動手做組合盆栽,
想當然耳,就以多肉植物當素材吧!有些年長的同學平時就喜歡拈花惹草,有些對茹花蒔草一竅不通,更多人有過「辣手摧花」的慘痛經驗後,從此裹足不前,我想,透過多次的實物介紹與動手實作,逐漸累積知識經驗與成就感,一方花草可以增添生活樂趣,有了成就感,慢慢都可以成為綠手指。這幾次的教學相長,也有助於我未來公開授課的準備工作。「田園樂活」課程是興徳國小校訂課程之一,三年級的部分,在自然課已經習得植物根莖葉的先備知識,於是在興德時間就設計植物組合盆栽的學習任務,組合盆栽前,以先備知識實地觀察多肉植物型態多變的根莖葉,然後從影片及示範作品,知道多肉植物組合盆栽的原則與方法,再經由老師一步一步的示範與講解,自己獨力完成一盆可愛又精緻的聖誕盆栽,帶回與家人分享,並成為家中應景的擺設,這樣的課程很受孩子的歡迎與喜愛,同時運用習得的知識方法在生活中加以實踐運用,逐漸積累生活素養。
下課時,常有孩子來到校長室走廊,各式各樣長相奇特的多肉植物,完全可以激發孩子的
好奇心,學習無所不在,下課十分鐘,多認識一株植物,孩子的視野就多增進一分。就行話來說,我「入坑」近十年,不得不說,個人的興趣愛好會影響自己的學生與同事,興德因為推動田園課程,「農藝薈」上的多肉植物也自然而然成為學習的素材。多年來,在學校、鄰近社區推廣多肉植物課程,都深受大小朋友的歡迎與喜愛,經過觀察與梳理,有其教育的價值:
一、多肉植物跟孩子一樣,有其生長的特性,只要了解習性,不要揠苗助長,讓它順性適性發展,每株植物都會以亮麗可愛的樣態回報主人。
二、了解植物的特性後,要鼓勵孩子耐心觀察與養護,甚至讓孩子進行記錄,多肉植物耐旱好照顧,卻可以訓練孩子的責任感與觀察力。
三、只要堅持到底,養護多肉植物一定會獲取成就感,可以挑戰難度較高的植栽,從中培養孩子的毅力與決心。
四、多肉植物顏色型態差異大,在組合盆栽時,可以訓練孩子色彩搭配與型態組合,也可以進行美感教學!
多肉植物顏色姿態各異惹人憐愛,極有療癒效果,越來越受大眾喜愛,亦成為興德田園課程的一員,期盼興德的孩子能用心體會學習,小小一株植栽都是學問!

2020年11月25日 星期三

興德週報第815期

     §校長隨筆§

隨著社會的變遷,教師在教學現場面臨的壓力有增無減,但與時俱進、創新多元,化壓力
為助力,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成效,也是教師責無旁貸的教育責任。老師們除了利用各種管道進行研習進修,提升專業知能,轉化實踐在課堂中外,在教學過程中蒐集各種資料,以行動研究嘗試解決教育現場的問題,也被證明是精進教師專業與提升學生學習的雙贏策略!
自 106 學年度開始,為因應 108 新課綱「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之目標,在本校「自發悅自在」、「互動 e 起來」、「共好樂生活」課程願景引領下,全體老師投入校訂課程發展,在老師有熱情、有專業的支持和投入下,順利完成校訂課程轉型與建構的任務,「晴空享閱、科技創思、田園樂活、民俗體育、探索體驗」雙核心三主軸校訂課程順利自 108 學年度起開始實施。因此,今年的行動研究除了有學生多元學習的面貌,亦側重校訂課程的研發與實踐之探討,具有重要的意義與價值。
今年興德教師團體智慧產出極為豐富多元,包括了行動研究競賽課程教學及評量組「屋頂
上的不可能任務—我是小園丁」,針對三年級「我是小園丁」主題課程之教學內容進行探討與分享,最後提出反思與建議;「迎接失敗 邁向成功-興德大探索」是探討興德時間「探索體驗課程」教與學的歷程,並提出教學省思與課程評鑑;「譜一曲扣人心弦的田園樂章」則是說明「田園樂活」六個主題課程如何以跨領域教學進行串聯,並提出改進策略。
行政管理及創新類有「『興德好讚最佳校園營造模式』整體規劃與執行成果之行動研究」,
探討開創興德好讚最佳校園營造模式的完整歷程,能確實建立「璀璨亮麗新興德」為學校特色的效益;「興德農藝薈、田園我的家」,則是探討綠屋頂—「農藝薈」由環境的建置並轉化成校訂課程的過程及省思。班級經營及輔導類有「鼓動心樂園-壓力調適團體輔導課程」,討論非洲鼓課程用在紓壓、情緒療育的歷程與反思。
除了行動研究作品,「品德小故事---『與勇敢同行』」則是以故事創作探討「誠實信用」的須具備「勇於認錯」的態度;「品德小故事---『不一樣的自己』」則是以孩子的角度,用故事題材探討輔導管教的方法與意義。

2020年11月18日 星期三

興德週報第814期

      §校長隨筆§

原住民族是指原居住在多民族或多種族國家的族群,他們是最早居住在該地先民的子孫,由於需求、生活、氣候環境等條件的影響,長久下來,各自發展出不同的語言、信仰與文化、生活方式與部落結構的族群。以臺灣而言,就是在 17 世紀漢族移民移入前,最早生存在這片土地的先民,早已定居生活在臺灣這片土地的數十個語言及生活方式不同之族群。再依我國原住民族基本法第 2 條第 1 項第 1 款規定為:「原住民族:係指既存於臺灣而為國家管轄內之傳統民族,包括阿美族、泰雅族、排灣族、布農族、卑南族、魯凱族、鄒族、賽夏族、雅美族、邵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及其他自認為原住民族並經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報請行政院核定之民族。」
依個人認知,目前經政府認定的原住民族有:阿美族、泰雅族、排灣族、布農族、卑南族、魯凱族、鄒族、賽夏族、雅美族、邵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撒奇萊雅族、賽德克族、 拉阿魯哇族、卡那卡那富族等 16 族。不同的原住民族,皆有其特有的部落社區的文化特性及內涵。台灣的原住民族受到不同外來政權的統治,賦予不同名稱,例如:「番」、「山胞」,在我們成長過程中,常聽長輩以這些名稱來稱呼原住民,這些名詞在漢族自我優越的潛意識下,都帶有很深厚的歧視。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與外來人民的移入,他們的生活領域已被擠壓至極小的範圍,他們的生存文化與經濟發展也被外來文化給摧殘或取代,處於極端的弱勢。
原住民族是最懂得生活的族群,不僅樂觀開朗、具開創性、勇於挑戰,而且也樂天知命,尊重土地與生命、嚮往自由與和平。近年來原住民族更加重視並希望能保存自身的文化與生活方式,也希望能與各族群共榮共存,並且勇於捍衛自己的傳統文化。
原住民族的存在對台灣來說,象徵多元族群、文化的尊重包容與和諧共融,是人皆生而平等此普世價值的最高實踐。原住民的存在,是各個族群世代與歷史的重要傳承,是臺灣文化與精神的重要內涵,也彰顯臺灣是個多元價值的社會,能夠延續過往也能涵容各方。對臺灣而言,原住民族是歷史與文化的重要根源,為這個土地上注入多元而豐富的人文特色,也是獨一無二的美麗瑰寶。臺灣原住民在臺灣的存在,是臺灣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其存在的價值與意義正是歷史的發展脈絡。
臺灣是一個多元共容的移民社會,原住民族的存在,代表著臺灣的精神,也是臺灣歷史演進的重要見證。在過往的歷史中,臺灣的原住民族受到許多外來民族的殖民侵略、經濟掠奪、社會歧視、政治壓迫,以及文化忽視與破壞。時至今日,原住民族的經濟、文化、領域等權益在政府與民間努力下,雖得到部分改善,但仍有不足,原住民族的人數正逐漸遞減中,而原住民族的語言及文化若不再加緊腳步,加以重視及保存,也將逐一消逝。因此,我們應還給了原住民尊嚴及自主性,加深其對於身分的認同,從認識原住民文化以及與部落相處的機會,進而彼此尊重、理解、互信與交流。

2020年11月11日 星期三

興德週報第813期

     §校長隨筆§

本週二興徳國小承辦大安文山松山區雙語聯盟會議暨公開授課,筠佳老師與槿樹老師事前用心備課,教學策略活潑有效,搭配各種教具,深入淺出,教學流程與活動轉換流暢,贏得教授、督學與參與的友校夥伴高度肯定。議課時,除了深入交換教學策略與活動設計的看法,也獲得一些寶貴的建議,整個活動在溫馨氣氛中圓滿落幕。
在各種組織中,部門協調順暢,組織文化積極,績效責任明確是基本要求,學校也不例外。一件事情要圓滿完成,需要學校同仁群策群力、分工合作、互相支援、包容體諒。以承辦的大安文山松山區雙語聯盟會議暨公開授課來看,主辦教務處的幕後規劃耗時費力,但是也因為事前規劃周延縝密,事前反覆沙盤推演,這當中主要是如何給筠佳老師和槿澍老師軟硬體的支援,其餘就是當天流程與行政服務的規劃,所以活動很圓滿,督學和教授高度肯定兩位的教學準備與臨場表現,對於我們的活動安排規畫服務也多所嘉勉,美好的成果,彰顯興德團隊的優質!
換言之,小至一個活動的規劃,大至整個學校的運作發展,落實「全面品質管理」才能提升教育品質。全面品質管理是指組織中的所有成員、部門和系統大家一起來不斷改進組織的產品及服務過程(即全面),以滿足或超越顧客的期望及需求(即品質),使組織得以永續發展的一套原理與程序(即管理)。全面品質管理由事先預防、系統、動態、前瞻四大理念為核心,在實際作為上,追尋以客為尊、全員參與、品質承諾、持續改進、事實管理的原則,隨時掌握「每一次的第一次就做對」、「環環相扣、相互倚賴」、「推陳出新」、「掌握先機」、「滿足顧客」、「追求品質」、「逐步改進」、「蒐集證據」的要領,做到持續提升品質並進而創新品牌的目標(吳清山等 2009)。
現在是知識經濟的時代,提升教育品質已成為教育改革的目標,全面品質管理的觀念與做法對於提升教育品質有其關鍵的啟示作用。例如塑造適切的教育願景,建立標準的作業程序,營造追求品質的氣氛,系統建立回饋的資訊,規劃前瞻性的校務發展計畫、掌握老師家長學生的需求與感受,發展學習型組織等等(吳清山等 2009),在每一次活動中不斷鍊習改進回饋,積少成多,去蕪存菁,逐漸形成共同願景,並發展追求品質的作業系統,學校能邁向高品質的永續發展。
資料引用;
1、吳清山、林天祐,全面品質管理,教育新辭書,臺北市,2009

2020年11月4日 星期三

興德週報第812期

       §校長隨筆§

本週是評量週,朝會時我問孩子們是否準備好了?大部分的孩子都搖搖頭,覺得沒有準備妥當,我跟孩子說這也是正常,總覺得書本裡的知識學不完,只是不管是考試或技能甚至是習慣,這都需要靠練習來完成。
桑代克被稱為教育心理學的奠基人,桑代克從動物實驗中得出的「嘗試-錯誤研究理論」,並總結了三條學習定律:準備律、練習律、效果律,所以,學習有效與否,練習是關鍵要素。陳美儒老師(2020)在「成功來自練習的力量」一文中有深入淺出的說明,摘錄如下:
陳老師在精英群集的建中教了 40 年的書,許多學生後來都非常有成就,但是建中的孩子就特別會聰明,會念書嗎?根據陳老師數十年來的觀察,他認為建中的孩子和所有青少年的資質並沒有多大的差別,一樣會迷電玩、愛打球、瘋動漫,唯一最大的不同是,建中的孩子專注力非常強。所謂專注力就是讀起書來好像「八方吹不動」的專注,而且可以長時間維持不受外界事物的影響。18 世紀古典音樂大師莫札特才剛過 6 歲的生日就,憑著超人般的鋼琴技巧、迷人的樂符轟動了整個歐洲宮廷,成為人人讚嘆的天才「阿瑪迪斯」。莫札特在 3 歲的時候便被父親密集訓練作曲及演奏,英國心理學家研究發現,莫札特在 6 歲以前,音樂練習的時數可能已經達到 3500 小時;日本荒川靜香是世人公認的傑出溜冰選手,從一個懷抱溜冰夢的 5 歲女孩到 2006 年奪得奧運金牌,教練說他摔倒的次數絕對超過 20000 次。可見,要邁向成功所也就必須走出原本的舒適圈,不斷努力練習,發憤向上,接受不可避免的試煉與磨難,唯有歷經失敗,不放棄練習,才能奠定進步的基礎。就如同這個禮拜六,我們的毽球隊也要遠征基隆,參加全國中正盃民俗體育錦標賽,我們常看他們帶著獎牌回來,我們沒有看到的是,在每個假日,還有平常的早晨,進行長時間的練習。假日清晨,大部分的同學還躲在棉被窩的時候,他們已經在學校操場開始訓練了。所以成功的人,天份只占一小部分,只有長時間不斷的練習,才能夠得到好的成績。興德的孩子們,要成功並不困難,就從不間斷的練習做起吧!
資料引用;
1、陳美儒,成功來自練習的力量,國語日報,20201029

2020年10月28日 星期三

興德週報第811期

   §校長隨筆§

如最近發現少數的孩子使用學校廁所有脫序的狀況,比如踩在馬桶水箱蓋,或是破壞了置物架,也有不珍惜公物,衛生紙扯落一地。廁所是私密空間,從使用情形可看出生活教育仍需繼續努力。我們的孩子還小,允許有犯錯的機會,所以更要利用各種機會教育,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之中,奠定孩子良好的品格。在本週的兒童朝會中,我舉了丹麥的例子,希望在校園中建立彼此信任的關係,其中最根本的就是誠信。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Earth Institute)9 月 9 日發表的《2013 年世界幸福報告》(2013 World Happiness Report)顯示,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多位於北歐。其中,丹麥又一次名列全球第一,這是丹麥第四次獲此殊榮。丹麥人為甚麼感到幸福?專家分析稱,「信任」是關鍵因素。
丹麥多次被權威機構評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丹麥人為何感到幸福?有研究發現,人們的誠信度和幸福感成正比關係。誠信帶給人們安全感和動力,進而產生幸福感。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2011 年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丹麥人的相互信任指數高達 89%,遠超OECD 的平均水平 59%,居全球之冠。
信任,在丹麥隨處可見,人與人之間不說謊、不欺詐。在丹麥街頭,可以發現許多賣貨的人只需把貨物擺在路邊,放一個裝錢的盒子即可,無人看管也不必擔心貨物和錢會被別人拿走。在哥本哈根歌劇院Copenhagen Opera House)裡,外國人看到丹麥人把外套放在無人看管的衣帽間,總不免感到十分詫異。那是幾百人憑直覺相信彼此的一個實例,他們知道在散場後,自己的衣物仍會留在原地,他們甚至連想都不曾想過,東西會不見。在哥本哈根一家咖啡館外停滿娃娃車,原來是請產假的新手媽媽們在店內與朋友聊天,把嬰兒車放在外面。非丹麥人往往覺得不可思議,但在丹麥,父母留在店內,把小 baby 放在餐廳和咖啡館外很正常。從一個角度看,是沒人管那些嬰兒,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是大家都在管,因為再重複一次:人人信任周遭的人。
丹麥前財政大臣克勞斯•約爾特•弗雷澤裡克森也認為,丹麥能成為世界上人均富裕程度最高的國家,應歸功於丹麥人的誠實與彼此信任。「我們的誠信是出了名的,所以各國都喜歡和丹麥人做生意。如果商業是齒輪,那誠信就好比潤滑油,會讓它轉得更快更順滑。」。
彼此互相信任要以誠信為基礎,今天我也與我們的孩子共勉,在興德的校園裡,能夠時時以誠信要求自己。然而要做到「信任」並非一蹴而就,那是個人與全體師生互動的綜合表現。誠信的個人,誠信的家庭,誠信的興德,才能構建出一個誠信的社會,這並不困難,就從家庭與學校生活做起吧!
資料引用;
1、全球最幸福 丹麥人誠信指數 89%居冠全球,
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s/13680,大紀元,2013
2、幸福好日子,向全球最快樂的丹麥人學習滿意生活,
https://www.cw.com.tw/article/5069090,瑪琳娜.希達樂,大塊文化,2015 3、《幸福好日子》丹麥案例選摘(2):信任,
https://www.storm.mg/article/57699?mode=whole,風傳媒,2015

2020年10月21日 星期三

興德週報第810期

  §校長隨筆§

如同洪蘭教授所說的:「教育是為學生出社會做準備,城鄉交流(校際交流)給了他們準備的機會。」今天,南投縣南投市德興國民小學在王勝吉校長帶領下,全校 103 位親師生蒞臨興德國小進行校際交流,馬前總統與馬以南女士也特別蒞臨勉勵。我們安排了雙語課程、熱縮片手作工藝、資訊音樂課程與民俗體育轉盤體驗,德興的孩子與興德的孩子在課堂一起上課,一起交流分享,不僅搭起友誼的橋樑,合作學習與多元體驗都是為學生出社會做準備。
教育是人教化人、生命感動生命的事業。學校是社會的縮影,透過教育的實施,培養學生習得社會生活和人際互動的能力,傳達愛、關懷、分享等善意,促進社會和諧。臺灣是一個多元文化、群族並濟的社會,學校應落實多元文化教育的推展,引導學生瞭解多元文化教育價值,啟發學生尊重與欣賞不同文化內涵。學校教師帶領著學生踏出校園,藉由體驗學習活動來關懷周遭人群與瞭解城鄉差異,進而從生活中體驗多元文化,是當前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李宜學,2007)。
「校際交流」是指兩個學校之間辦理交流活動,採取合作互惠模式,透過參訪活動與課程規劃讓學生體驗學習不同學校及不同地區的多元文化和民俗風情,拓展學生學習視野和生活經驗,也提供教師相互分享教學經驗,並促進兩校資源分享、教育發展與建立友誼情感。校際交流活動的意義在於讓學生由互訪活動過程中,一方面體驗友校所處地區的特色與文化,結合課程開拓學習視野與生活經驗;另一方面,學習關懷與包容他人的人文情懷,尊重多元文化意涵。交流可以將教學 現場由教室延伸至不同的學習場域,若能結合鄉土之各項體驗學習,進而引導學生關愛鄉土,以建立人文社會。交流也可以統整學科知識的整體性與連貫性,進而建立其主動求知的習慣。所以說,校際交流是為孩子們開啟了另一扇瞭解多元文化的智慧之門。
今天的活動順利圓滿,謝謝學務處璟儀主任用心規劃安排,謝謝行政同仁與授課老師配合協助,謝謝家長會雅萍會長與志工支援,謝謝興邦里張里長蒞臨協助,期待再一次的相會,更加深化彼此的了解,孩子們的學習視野也更加寬廣!

2020年10月14日 星期三

興德周報第809期

 §校長隨筆§


近來與同事聊天,談談孩子的學習狀況,都會覺得孩子的學習態度與生活自理能力一年不如一年,老師除了要兼顧既定的教學進度,要比以往花更多的時間「整理」學生的生活習慣與學習態度。科技資訊日新月異,但最根本的教養與學養卻被忽視了,其實關鍵還是在家長的態度。也就是說,造成孩子學習懶散、生活態度消極的原因絕對不是經濟狀況,而是家長的教育方式。
教師同行都很熟悉的場景:老師幫孩子申請補助,有些家長三催四請才繳交表件,資料卻錯誤百出;孩子的功課常遲交,作業內容零零落落,就算補寫,也需要老師盯著才能勉強完成。也有的孩子遲到成習慣,家長無非就是幫孩子找藉口,或是以為遲到只是小事一樁,認為老師大驚小怪。更有甚者,家裡家長與長輩過度照顧,老師稍微嚴格要求,玻璃心掉滿地,連吃早餐都需要老師例外處理,否則就成了沒有愛心,不通情理的老師,長此以往,未來我們的孩子不只是草莓,都快變布丁了。
家長的處事態度是孩子學習的典範,教育方式也決定孩子的學養與素養。家長處事的態度散漫不積極,也難怪孩子會有懶散的個性。家長認為遲到是小事,就無法期望孩子有自律的態度,也不會有良好的同儕關係。每當孩子一有需求,直升機父母總迫不及待地出手救援,這將容易對孩子造成以下七大不良影響:
一、浪費金錢、對金錢不珍惜,且認為得到是理所當然。孩子沒有體會賺錢的辛苦,認為要得到父母給予的任何東西都理所當然,對物質浪費或使用金錢時十分不在意。
二、依賴性強,任何事物都需要他人協助且無法獨立。因為父母可隨時提供支援,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未來遇到任何事都會習慣去依賴他人,養成了「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依賴型性格。
三、不負責任、對自我要求低,且任性總怪罪他人。許多事情都由父母協助或做決定,自己碰到問題需要面對處理時,就無法獨立思考,當事與願違時,就會容易推責於他人而欠缺責任感。
四、耐挫度低,遇事不順或被批評容易情緒化或放棄。父母常為了避免孩子犯錯,導致孩子欠缺面對挫折的忍耐度或抗壓性,將來孩子在面對挑戰及問題時,很容易生氣或選擇放棄。
五、缺乏自信、害怕失敗,面對挑戰總找理由藉口逃避。孩子成長歷程中,許多事都是由旁人代勞完成,或不給機會去接受新的挑戰,孩子就不容易擁有自信,因為「自信心」是來自於自己完成事情所獲得的成就感。
六、人緣不佳、無法具有同理心,和他人溝通互動性差。孩子不開心時,父母就急著滿足孩子的需求,長久下來,孩子習慣於總是讓別人來迎合他,未曾學習站在他人立場思考事情,容易變得自私而導致人際關係不佳。
七、自我規劃能力低,缺乏動機去追求目標。大小事皆由父母做安排,生活無虞、沒有匱乏下,對事情的輕重緩急沒有概念,缺乏自我思考與規劃能力,形成了依賴感高、對動機與目標追求弱的性格。道網路交友的風險,家長多關心孩子使用網路的狀況,避免危害孩子的身心安全。
我們都希望我們的孩子擁有良好自律的生活習慣與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老師在學校也會認真用心的教導。我常說,家長是教育合夥人,唯有親師合作,孩子才能健全成長,但要怎合作呢?家長的態度才是關鍵,一言一行都要成為孩子的模範;鼓勵孩子遵守學校的作息與規範,重視群性的孩子會更受歡迎;關懷不溺愛,接受失敗與挫折才會迎向成功。
資料節錄自:
孩子上學時妳總是放不下心?直升機父母對孩子的 7 大不良影響,
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s/13680,2018

2020年10月7日 星期三

興德週報第808期

  §校長隨筆§


學校多次宣導防治網路霸凌及網路交友,9 月 17 日(四)也辦理中年級網路交友宣導。
因為透過網路交友而產生的糾紛層出不窮,造成個資外洩、金錢損失甚至人身安全的新聞事件亦多有所聞,小學生判斷力不足,使用網路必須加以提醒,家長與老師也應隨時輔導與關切,以避免造成金錢損失,或更嚴重的危害自身安全。
由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國家資訊基本建設產業發展協進會編輯出版的「網路交友認知學習
手冊」中有詳盡的說明,提醒我們的孩子要小心網路上的陷阱,很有參考價值,摘錄部分內容與大家分享:
曉婷在 Facebook 上接到一位李小燕的交友邀請,對方在 Facebook 上刊登的大頭照是位
非常漂亮的大姐姐,仔細閱讀對方的個人資料,發現她目前是個高三生,最喜歡看愛∞無限、新兵日記等偶像劇,未來希望成為名模,演出偶像劇,相本的照片也都是一張張漂亮的沙龍照。曉婷也非常喜歡看偶像劇,很迷漂亮的女明星和大姐姐,能夠遇到一位漂亮的大姐姐願意跟她做朋友,她感到非常開心。在 Facebook 相互留言與交談 2 個月後,李小燕大姐姐提出要和曉婷約出來見面,希望給曉婷看她蒐集已久的偶像劇明星簽名照。這時,曉婷突然 想到,老師說不可以隨便和網友見面,可是她又覺得已經和大姐姐認識 2 個月了,大姐姐應該不是算是陌生人,而且對方也是女生,應該不可能是色狼,所以就決定赴約。如果是你是曉婷的朋友,你可以提供什麼建議呢?
有一些同學覺得,只要和網友聊天 3 次以上,對方就不算是陌生人了,可以接受對方的
邀請見個面,或到對方家裡一起玩遊戲。其實,只透過網路,你永遠不知道對方是不是真的如同他告訴你的那個樣子,無論是外表、興趣、年齡、職業、性別等,你也不清楚對方的真正意圖到底是真心想要跟你交朋友,還是想要傷害或利用你,如果不好好考慮就隨便和網友約見面,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如果你真的希望和你的網友見面,請一定要事先告訴你熟識的長輩,像是你的爸爸、媽媽、老師、阿姨等,並且記得和對方約在公共場合,前往赴約的時候,也請熟識的大人陪你一同前往。不要覺得大人跟著你赴約是件麻煩事,他們陪著你可以讓對方有所警覺,不露出可怕的真面目,適時地保護你不受到傷害!當你和網友聊天的內容或網友的留言出現奇怪的字句、不禮貌的話語或者是奇怪的請求,例如詢問你的身高、體重與三圍、向你借錢、輕易地就說我愛你、要求你寄照片、脫衣服,甚至寄給你不雅觀的照片,只要這些舉動讓你覺得不舒服、噁心或者很擔心,一定要告訴你的家長或老師,請求他們幫忙與協助。除此之外,還有幾點要注意:
1、注意你不該誰都相信–在網路世界中,任何人都可能假裝成另一個人!
2、謹慎選擇你的網路朋友–雖然擁有許多朋友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但有時候 認識太多的朋友會讓你很難記得到底有哪些人看過你在網站上刊登的訊息。所以,不要輕易接受你不確定對方真實身份的線上朋友傳送的任何邀請。
3.、不揭露太多的個人資料–與許多不認識的人一起玩線上遊戲或交友網站時,用你的網路暱稱而不是你的真實姓名,並且,不隨便在網站中提供你的真實姓名、家裡地址、電話號碼等個人資訊。
4、將你在交友或遊戲網站上的個人資料設定為不公開–若你不知道如何設定,請你的爸爸、媽媽或老師協助你。
5、不告訴任何人你登入網站的密碼–就算是你最好的朋友,也不應該告訴他!
6、在社交網站上刊登任何照片或訊息前,再仔細想一下這樣的內容是否恰當–即使你覺得這些內容不重要、別人不可能知道你在講誰、或者你的相簿有加密,但是,訊息或照片一旦刊登在 路上,很容易變成大家都看得到的公開資訊,如果你不希望誰看到某些訊息或照片,就不要把那些訊息刊登在網站中!
7、當你想要與你的網友見面時,先詢問家長的意見,並邀請他們陪你一同前往,並選擇在白天以及公共場合見面。
8、若你的網友留言或寫 email 給你的內容出現很粗魯或令你害怕的文字,隨時告訴你的爸爸、媽媽、老師或任何你信任的大人。
網路世界錯綜複雜,網路交友亦暗藏許多風險,多指導我們的孩子了解知道網路交友的風險,家長多關心孩子使用網路的狀況,避免危害孩子的身心安全。
資料節錄自:網路交友認知學習手冊,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國家資訊基本建設產業發展協進會,
http://www3.tn.edu.tw/other/is/1_handbook/09910.pdf,2010

2020年9月30日 星期三

興德週報第807期

  §校長隨筆§

9 月 21 日下午參加「臺北市文山安全社區暨健康城市促進會」會員大會,除了代表學校安 全組說明各校在執行校園安全的精進作為外,也聽取其他工作組工作報告,並與內湖區夥伴進行交流,一起努力推動安全社區。
文山區自 2007 年開始,由文山區健康服務中心、文山區公所結合社區意見領袖組成核心
推動組織,依據發展國際安全社區的六項準則,開始推動社區安全營造。期間共經歷 54 次會議(含共識營、推動小組會議、促進會籌備會議等),並辦理社區民眾安全需求評估調查後,選定道路交通、居家、社區民眾用藥、校園及觀光休閒等 5 大安全主題為優先推動議題,於 2009 年 10 月 16 日成立「臺北市文山安全社區暨健康城市促進會」。2010 年 6 月新增蓄意 性傷害防制組 ,2011 年 5 月成立社區防災安全組,現共計有居家安全組、社區民眾用藥安全組、觀光休閒安全組、道路交通安全組、學校安全組、蓄意性傷害防制組、社區防災安全組、事故傷害監測組等各組。
學校安全組由興德國小擔任組長,辛亥國小、興福國中擔任副組長,帶領本區中小各校推動學校安全事宜。過去各校都各自在自己校內推動學校安全工作,雖然項目繁多,努力推動,但因本區有的學校規模較小,人力及資源也偏少,過去在資源整合上著實費力,效果也較不顯著;這幾年來努力增加各校聯繫網絡,近年來更因為通訊群組功能健全,校與校間以及與各單位之間皆建立各種任務型群組,訊息溝通聯繫更加緊密及時,強化了各單位連結,也增強了校園安全延伸至社區的理念。經由推動各校安全工作的互相聯繫,將文山社區各資源單位間緊密結合,透過彼此資源共享與經驗交流,學校安全工作做得更好。
學校安全組短期目標如下:
1.防災防震演練落實,成為生活技能與習慣。
2.紮實推動交通安全教育,提升安全意識。
3.加強招募學校志工,與社區與民間組織合作,落實交通導護,維護學童上放學安全。
4.增設電子圍籬及硬體設備,改善校園物理環境,保障校園安全。
5.宣導校園傷害預防,降低傷害頻率。
6.廣設社區安全愛心服務站,維護學童安全。
7.加強外人入侵防護演練,增進處理知能,及建立學生應變能力。
8.與社區合作,建置守望相助隊協防機制,學校安全有保障。
9.與警察局合作,加強小學生隨身攜帶防身警報器宣導,適時適地正確使用,維護自身安全。
10.推動友善校園,防治網路霸凌。
11.降低學校各類安全事故頻率。
學校安全組中長程目標則為培養學生安全預防與減災意識,具備安全生活意識與素養,並能影響至家庭與社區。校園安全是學校經營的重要指標,在「學校即社區、社區即學校」的理念指引下,應將學校功能向外擴展,並連結社區資源,達成「學校社區都安全」的美好願景。

2020年9月23日 星期三

興德週報第806期

  §校長隨筆§

在學習歷程中,陪伴孩子成長的是家長、老師以及同儕。其中,老師與家長在孩子學齡階段,更是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舉凡人格教育的啟迪、學習態度與方法的引導、生命見解的潛移默化以及人生歷練的經驗分享,都是孩子學習模仿的重要對象。而父母與級任導師之間,是一個關懷孩童的重要網絡,透過彼此的互動,可以讓親師之間更了解孩童的狀況,並提供最適切的協助與輔導。
根據相關研究顯示:當親師互動關係良好時,對孩子的學習將有莫大助益。而幫助孩子快樂學習成長,是教育的目標也是親師共同的心願。因此,加強親師互動,鼓勵家長熱心參與,並獲得家長支持是當務之急。
在學校教育中,「親師互動」就是指家長與學校中所有的教育人員之間的任何有關合作、協商與衝突之歷程。透過親師彼此互助、交流與合作,相互提供資源,以學生為教育主體,以增進教育效益,共同擔負教育學生的責任,親師互動的最終目的,就是透過家長與學校教育人員的合作、協商與衝突的歷程,對孩子的教育產生實質的意義。
為了讓您的孩子在學校的生活和學習能更加順利,家長必須與老師合作,其要點如下:
1.您要記得孩子的年級、班別,並認識級任老師。
2.瞭解孩子在學校的生活作息。
3.主動告知孩子的特殊需求,如特殊疾病,包括氣喘、過敏、心臟疾病、視力不良等或其他
生活上注意事項。
4.瞭解教師的班級經營方式,如:作業、評量考試、請假、獎懲等方式,如有不同理念時,
宜主動說明,與教師多做溝通。
5.您每天要親自簽閱聯絡簿,並適時適地與老師聯絡。
6.您可以主動擔任學校志工,及善用學校各項資源。
7.您應參加學校舉辦的親職教育活動和家長座談會。
8.師生或學生之間有了衝突,不要光聽孩子一面之詞,應同時向老師求證。
9.孩子之間發生衝突,應以教育為出發點,先由老師處理,讓孩子改過學習,避免動輒訴諸法律,使用過激的手段無益孩子的學習。
10.家長身負教養責任,應該盡力協助孩子完成學校學習準備(如課用品)或課後時間安排,老師要指導照顧全班孩子,不宜無限上綱要求老師負起全部責任。
父母應如何與教師溝通?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親師溝通的原則如下:
1.把握適當的時機,遇事與老師談論,應先約定時間和地點,不宜於上課時間進教室打擾孩子學習,下班時間也應尊重老師家庭作息。
2.就事論事,對事不對人,勿意氣用事,理性為先。把事情說清楚,孩子的能力有限,事情的真象宜多方求證。
3.不要隱藏孩子的問題,讓老師充分了解,將更有助於矯正孩子的問題。
4.當發現孩子有任何問題時,應主動找老師會商,不可藉此測試老師的用心程度。
5.充分信任老師,如對老師的教學或管教有疑問,用委婉的態度請老師說明,或透過校長、主任,請老師解釋或調整修正。
6.溝通時用描述的語句,而不是評價式的批評;保持平穩的情緒,避免不當的情緒反應。
7.與老師的溝通中,不宜對老師人身攻訐,措字遣詞與態度避免謾罵與無禮,應保持理性與尊重,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8.專業之認定取決於老師本身與學校團隊,家長要信任教師的教學專業,以信任而支持的態度來協助教師,督促孩子完成教師生活指導與指定之作業,達成學習目標。
9.親師之間應多溝通,家長有疑慮,應直接詢問老師,切不可在孩子面前批評老師,以免孩子失去信賴,無所適從。
教師和家長間的良性互動,乃是教育成功的基石。當一位老師深受校內同仁與家長們肯定與支持,其專業便獲得認證,家長只要敞開心胸,信任老師,掌握親師合作與溝通的原則,彼此充分尊重,老師得到鼓勵與溫暖,必定加倍用心對待孩子,創造親師生三贏的局面。
資料引用:親師互動-教師與家長的家庭功課,洪天乙,2008

2020年9月16日 星期三

興德週報第805期

   §校長隨筆§

新冠肺炎疫情從去年底開始在全球蔓延,台灣亦受影響,今年初陸續傳出病例,但全國上下戒慎恐懼,政府民間團結合作一起對抗來勢洶洶的疫情,各項防疫措施依疫情發展滾動修正,近一年來,台灣疫情得到控制,防疫作為成為全球模範生。而在學校端,行政同仁依政府指示,擬定具體可行的防疫計畫,在家長支持協助下充分落實,師生健康得以保障,這一切須歸功於全校同仁的努力,以及家長志工充分支援,當然,學務處體衛同仁規劃執行、勇於承擔自然功不可沒。
小學階段是基礎養成教育,首重健康、品德與學習態度。學校要鍛鍊孩子強健體魄,其一是衛生保健與健康促進,其二則是體育教學與活動,看似各自獨立,但亦可分進合擊。在興德國小,由於有熱情的老師,創新的策略源源不絕,提供衛生體育的專業服務,突破了校地狹窄與資源不足的限制,促進親師生健康的核心價值,要表達最誠摯的感恩與敬意。
一、合作無間的防疫團隊:
在疫情初期,由於沒有經驗值可供參考,面對諸多不確定性與紛至沓來的公文,在極大壓力下,不停的沙盤推演,想發設法擬定方案。為求運作順利,動員所有行政同仁及志工家長,每天排班為師生量測體溫,歷經一個月,毫無怨言,同心合作的完成了期初的任務。同時,防疫物資的整備、學生衛生習慣的要求、內外環境的整潔消毒等等,在原有的業務之外,更是耗時費力,夜闌人靜,仍在為明天進行周全的準備,令人動容啊!
二、創新經營的環境教育:
興德已連續三年榮獲小田園與綠屋頂評選特優,基礎硬體環境的營造管理已不能滿足我們對環境教育、田園教育與食農教育的期待。因此在主任的帶領下,歷經兩年的討論,整合部定課程,將田園課程轉型進化為具系統性、架構嚴謹的校訂課程,以後孩子都可以在屋頂農藝薈經由田園課程,逐步積累生活素養。同時,我們也走出校外,孩子帶著親自採收的蔬菜,與社區長者分享;在里長推動的長輩共學共餐的方案中,也推動一系列環境教育教學活動,教導社區長者製作植物盆栽,看到長輩們在組合盆栽中露出靦腆的笑容,與旁人慢慢能自在聊天互動,濃濃的成就感會成為興德團隊努力的動力!
三、艱苦卓越的體育團隊:
校地狹小是興德發展體育的先天限制,但路是人走出來的。所以,充分利用現有場地,或是與他校策略聯盟,一樣可以提供孩子學習機會,在體適能及游泳檢測通過率上,興德的孩子表現不遑多讓,在體育競賽上更迭有佳績。我們不會自限於硬體限制,唯有刻苦訓練才能砥礪孩子的心智與體力,毽球隊犧牲假日訓練與比賽已是日常的事,對於弱勢孩子也是格外關懷,申請各種補助讓孩子安心學習,各項毽球比賽得獎不斷,不僅增加孩子的信心,高峰經驗讓孩子走得穩、走得遠。

2020年9月9日 星期三

興德週報第804期

    §校長隨筆§

今年一年級的課程有重大變革,興德雙語課程開始逐年實施。再藉興德週報一隅,向一年級家長介紹興德雙語課程。
簡單來說,臺北市雙語課程規定,一年級每週總授課時數的三分之一(八節課)以英語授課,藉由主題式的課程設計,透過體驗活動與實作,進行雙語教學,以增加英語「聽」、「說」學習的機會,同時以生活化的情境脈絡、遊戲化的任務活動,讓孩子自然而然習得雙語能力與學科知能。本校雙語課程的實施,採 CLIL 模式(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簡稱 CLIL),即是透過另一個語言來學習不同的領域學科知識,重視雙重認知發展,兼具發展學科以及英語知能。
本校低年級的雙語課程涵蓋了部定課程與校訂課程:
一、校訂課程中的寰宇學堂:
「寰宇學堂」為本校校訂課程之一,以培養十二年國教「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素養,著重聽說讀寫等能力為基底,服膺臺北市市訂英語課程綱要,並配合本校雙核心三主軸中「跨領域閱讀」,利用彈性課程設計學校本位英語課程,藉由廣泛閱讀各式主題英語讀本,增進閱讀理解能力及動態閱讀表演。主要以月單元主題進行跨領域及議題融入設計課程,使用教師團隊自選繪本、歌謠韻文,參考康軒版英語課本,進行基礎國際文化知能培養。
二、部定課程中的生活領域與健體領域:
低年級是基礎學習,雙語課程從活動性與操作性的領域切入,對低年級的孩子較為容易。因此,將健康與體育加入雙語教學,強調學生能實際操作,熟練動作技能,並輔以聽說能力之訓練。此外,生活課程涵蓋綜和活動、人文、藝術及自然科學等,強調學生能動手操作,從而鼓勵對日常生活進行探索,並輔以聽說能力之訓練。我們擷取生活領域課程中適合操作的單元來設計雙語教學活動,採情境主題式進行課程設計。教師在進行 CLIL 教學的同時,仍能緊扣十二年國教各領域的學習重點,務求做到「有效教學」,讓學生學得透徹且前後貫通。考量因應雙軌區分的協同英語課程及未來十二年國教課綱學習重點的要求,本校除了使用坊間教科書教材,也參考使用臺北市教育局自編雙語生活、健體等領域之教材。
最後,針對家長常見的疑惑,簡單說明如下:
Q:雙語是不是等於英語課(寰宇學堂)?
A:雙語課不等於英語課。目前一年級每週規劃有 2 節英語課(寰宇學堂:學英語),與 6 節雙語課(老師用英語教生活領域與健體領域)共三分之一節數(8 節課),亦即是大幅度增加孩子英語聽、說的機會。
Q:雙語課程和課表上的英文課有什麼不同?
A:雙語課不是將單字寫在黑板上,讓孩子 repeat after me(跟著我說一遍)」,雙語課程在於增加孩子聽說英語的頻率,讓孩子自然而然習得雙語能力與學科知能,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達到適性教學之目的。
Q:雙語實驗課程的教材是什麼?
A:目前興德的雙語課程是「學科內容與語言整合教學」(CLIL)課程,從一年級開始, 在「生活、健體」兩個領域,以英語融入課程教學,所以教材主要來自於生活領域和健體領域的教科書,老師也可自編教材。
Q:雙語課程的內容需不需要複習?考試?
A:一年級「生活、健體」兩個領域的雙語課程內容以生活領域和健體領域的中文教科書為主,強調體驗活動與生活實踐,重點在學習這兩個領域的知識與技能,並落實在生活中,除了課本的作業,並無定期紙筆測驗。若家長想了解學生在雙語課程中的學習狀況,不妨以教科書為本,多和孩子談談上課的情形,了解孩子在雙語情境下,是否習得「生活、健體」這兩個領域相關知識與技能,並鼓勵在生活中實踐。

2020年9月2日 星期三

興德週報第803期

     §校長隨筆§

校長隨筆
站在勤學門前迎接小朋友開學,跟孩子們開心擊掌,開始新的學習歷程。孩子長高長壯 了,校園也有一些改變,在暑假中,完成能源管理系統建置,進行四維樓廁所與電梯整修,提供孩子更優質的學習環境。
近幾年來興德孩子表現大放異彩,幼童軍團連續 13 年獲頒績優、毽球隊亦獲得教育盃、青年盃、會長盃等重要獎項;近三年學生在語文、藝文、自然科學、資訊、體育等校外競賽共參加 122 項,共計 293 人次獲獎,孩子多元展能各有亮麗舞台;今年五年級的國語、數學基本學力檢測也獲得非常好的成績,平均皆高於台北市與文山區,都要歸功於老師們專業又用心的指導。
從 106 到 108 學年度,本校獲獎連連,優質學校資源統整及學生學習優質獎、推展傳統藝術教育優等、校園百大珍食達人暨推動珍食共享 Food 績優團隊兒童深耕閱讀活動團體獎優選、小田園綠屋頂訪視特優;去年迄今,更獲得交通安全訪視特優,城市田園建置成果競賽小田園特優、城市田園建置成果競賽綠屋頂優等、兒童深耕閱讀活動團體獎特優、兒童月微夢想徵件特優、21 屆台北市教師行動研究競賽團體優勝第二名,兩位主任也獲得百大總務績優人員等殊榮,代表全校同仁秉持「小學校、大格局」的理念,持續深耕,發揮創意,打造小而美、小而巧、小而溫馨、小而精緻的卓越興德。同時,學校持續努力進行各項硬體改善工程,近年來優化了圖書室、樂學堂、巧藝廊、操場、普通班教室、梯間等教學環境,去年整建家長會辦公室及幼兒園學習空間。今年暑假中進行四維樓廁所與電梯改善工程,持續營造優質的校園環境!
這些成果是在家長們鼓勵肯定,產生正向循環,全校同仁共同努力,家長會鼎力協助、社區里長支持下才有的精采表現!
第1頁,共8頁
本週六就是學校日,以下幾點與各位家長分享,讓我們繼續攜手合作,共同為孩子建構美好的學習環境:
一、台灣新冠肺炎疫情雖趨和緩,仍請家長配合學校防疫措施,共同守護孩子的健康。每天監測孩子的體溫,若有發燒狀況則在家休息。除了來校服務的家長志工,除非有緊急重要事項,儘量避免進入校園,也請家長體諒。學校開學前已針對校園公共空間消毒完畢,並於開學後持續進行。目前除了新冠狀肺炎外,也適逢腸病毒流行季節,最基本且最有效的保護措施仍是勤洗手、注意呼吸道衛生、落實咳嗽禮節,而且生病在家休息,配合正常作息多運動,提高免疫力,孩子的健康就可以多一層保障!。
二、孩子的表現傑出,學習也是快樂的。甚麼是快樂學習呢?因著孩子興趣有發揮的舞台,獲得肯定,他會覺得快樂;因著孩子的能力設定目標,他做到了,他會覺得快樂;因著孩子的目標堅持過程,他做到了,他會覺得快樂。例如,為了準備臺北市多語文競賽、毽球比賽、直笛表演,老師常要求利用休息時間練習,一開始孩子常覺得苦不堪言,沒有老師的引導,很有可能半途而廢,但比賽後就會有新的體驗與成就感。所以我們要鼓勵孩子接受磨練,學會忍耐,鍛鍊毅力,這種經過努力,達到目標而得到的快樂,就會培養出積極的學習動機與態度,也希望家長以共同的理念來教養我們的孩子!
三、本校歷經三年,針對特色課程已提前完成盤點、轉型與研發。自去年開始,全校一至六年級的部定課程(國語、數學等領域)依照 108 新課綱授課節數排課;校訂課程(興德時間:雙核心-閱讀及資訊科技、三主軸-民俗體育、樂活田園、探索體驗)也開始實施,透過老師素養導向的教學,逐步提升孩子的生活素養;另外自本學年度開始,一年級實施雙語教學,注重學科知識的學習,也增加孩子聽、說英語的學習機會。
四、興德的老師都很用心地在培養孩子語文、數學、自然等學科的基本學力,但無論未來社會如何變遷,全人發展才能彰顯一個人真正的價值。人生的旅途上有許多第一,不需要靠比賽,只要下定決心,孩子就可以拿到第一〜『生命第一、健康第一、品德第一、行善第一、夢想第一』,而且這些第一名,將對孩子及社會帶來美好的影響,希望家長一起鼓勵孩子朝向全人發展。
五、在資訊數位時代,每個人無法自外於資訊科技,藉助網路的進步,「人機互動」能讓「人
際互動」無遠弗屆,更加快速便利,但絕不能取而代之,更不能讓資訊科技過度干擾生活,例如手機成癮、網路成癮。根據調查研究,2030 年最有價值的資產是人際關係能力, 希望家長能有效引導孩子從事更多的人際互動,讓「人機互動」成為「人際互動」的助力,而非阻力。
六、我們不僅欣賞興德孩子的個殊性,也要培養興德孩子的群性。因此也希望家長多與老師合作,疼愛不溺愛、寬容不縱容,在家裡以溫柔但堅持的方式,指導正確合宜的生活態度。由於少子化的關係,在家庭中少了很多兄弟姊妹之間情誼的互動,到學校或在群體中要學會尊重、分享與合作,都需要教導孩子如何忍耐與等待。
七、身教是教育最佳利器,家長可以在家裡進行「身教式持續安靜閱讀」(Modeled Sustained Silent Reading,簡稱 MSSR),也就是孩子在大人陪伴下,每天要有一段連續不被打擾的時間來安靜無聲的共同閱讀。在家裡進行 MSSR 可以循序漸進,一開始利用週末假日兩天,孩子年紀小就從十分鐘開始,慢慢拉長每次的時間與每週的頻率,並以閱讀書籍為主。在家裡多陪孩子閱讀,MSSR 可以還原閱讀的本質〜「自然、容易、簡單」,培養孩子閱讀的好習慣。
八、小學是孩子成長過程的關鍵階段,健康的體魄是未來亮麗人生的重要基礎,所以也期待家長能與學校配合,在家中留意孩子牙齒與視力保健,提醒孩子適度使用 3C 產品;雖然興德沒有很大的操場,但無損於孩子體育學習活動,老師還是用心的規畫多元有趣的體育課程,希望家長與學校一起合作,從小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
九、「童軍教育」是極有價值的青少年生活教育。在幼童軍活動中,透過進程考驗、探涉活動、技能章考驗、分站活動、大地遊戲、綠野追蹤、定期團集會等,以「做中學,學中做」為原則,藉由各種活動課程,讓孩子自行去體驗、操作、探索與發現,協助他們道德、智力、健康和群性友愛精神的成長,正如同我們強調的「培養孩子帶得走的能力」。同時幼童軍透過小隊、徽章、榮譽制度的運用,尊重個別差異、因材施教,依努力程度及個人能力予以彈性合格標準,鼓勵其努力向上,這也是差異化教學精神的實踐,請家長們與孩子共同踴躍參與幼童軍活動。
十、請各位家長共同維護校園安全,定期到校服務的志工家長請佩戴志工識別證,一般家長到校請換證並著訪客背心,共同維護校園安全,並讓我們的孩子學會應變與應對。
十一、在上學期末,本校針對家長進行校務經營辦學滿意度調查, 22 個面向都獲得九成以上家長(覺得滿意與非常滿意)高度肯定,感謝家長對老師與同仁們的支持與鼓勵,您的讚美與掌聲都是我們繼續奮發向前的動力。
十二、各位家長都非常關心孩子在學校的學習與生活,興德雖然是個規模很小的學校,也是個友善的校園,希望家長有任何意見,可以透過導師反映或打電話、E-mail 或來一趟學校,表達意見或請求協助,我們都樂意為大家服務或說明。
校長 賴延彰

2020年7月8日 星期三

興德週報第802期

      §校長隨筆§

一年一度熱鬧展開的「農藝薈我han會」活動已經圓滿結束!「農藝薈我han會」學習活動亦屬本校「田園樂活」校訂課程的一環。第一年「田園樂活」課程在老師用心教學下,提供孩子操作實踐的機會,豐富了學習的內涵,也逐漸積累生活素養。
興德校訂課程強調跨領域教學設計,「田園樂活」課程利用知識方法部分,於低年級與中高年級,在生活領域與自然領域實施;意願動力與應用實踐則在彈性學習課程的時間操作,而晴空享閱的發表素材亦是田園樂活課程實踐之處。              
本校「田園樂活」課程採1-6年級統整設計,以自然領域的學習內容為知識方法的基礎,並藉此區分各年級學習層次,依此設計以實踐應用為主軸的學習活動。教學理念以從「做中學」為核心,以「體驗、省思、歸納、練習、實踐」貫穿教學流程,學生以個人觀察、操作、小組合作練習、討論發表進行學習,提供多元感官的多元體驗活動,重視情意技能涵養並以多元方式進行形成性評量與總結性評量。
課程實施過程中,根據學生學習狀況,一定有需要調整修正之處。例如老師就發現,對低年級來說,雖然是很好的合作學習方式,但也需要家長志工協助;或者先製作教學簡報,時間運用更有效;老師也建議增加課程時間,教學較為充裕,可讓學生進行多種嘗試與調整,在分享方面,能有更多互動與交流;孩子在實作時(例如製作酵素),需要更加強知識方法的連結,也就是要讓孩子了解這是自然課本中知識的運用。
「田園樂活」課程規劃強調在生活情境中操作,最重視操作實踐應用,我們也發現孩子在應用實踐練習過程中,經由老師的引導,孩子逐漸孰悉內在動機、時間管理、問題解決、圖像筆記、操作實驗,後設認知等學習策略,在未來希望經由「田園樂活」的課程,讓孩子可以提升內在動機,自己診斷學習需求,形成自己的學習目標,會尋找與選擇適當資源與學習策略,透過後設認知進行調整,自行評量學習效果,讓學生成為自發自動的學習者。
校長 賴延彰

2020年7月1日 星期三

興德週報第801期

       §校長隨筆§

  夏季的六月初,下午常驟然一陣暴雨,典禮台兩側的山馬茶花,百花綻放,象徵六年級的同學接受挑戰與磨練,即將迎向另一個生活與學習的里程碑,追求璀璨亮麗的人生。
畢業考後,我常在想,應該給我最愛的孩子們什麼樣的祝福呢?
  一、還記得五個第一嗎?「健康第一」、「生命第一」、「品德第一」、「夢想第一」、「行善第一」這五大根基是對所有興德孩子的期望,也是每個畢業生努力學習的目標與方向,在人生的旅途上,不需要靠比賽,只要下定決心,你就可以拿到第一名,而這些第一名,將對你自己及社會帶來美好的影響。
  二、好好思索自己的興趣與潛能,及早立定未來發展的方向與目標。只要是正當又符合自己的興趣,都是最理想的選擇。你的學習潛力是可以被開發的,試著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一定可以事半功倍,同時獲取學習的樂趣與成就。
  三、「態度」是一種「具有正確價值觀的個人品牌」,深切期盼興德的孩子「做事」態度能「堅持能抗壓」,「做人」態度「感恩有禮貌」,「工作」態度能「互助會合作」,「學習」態度能「認真又負責」。「態度決定一切」,面對艱深的學業,面對困難的工作,不說「我不會、我不能、我不要」;凡事正向思考,多說「我試試看、我可以的」,你的朋友會越來越多,你的能力也會越來越強。未來的社會競爭激烈,擁有專業已不是人才的第一要求,唯有「態度」才能決定一切。
  四、最後,千萬不要忘記基本功,那就是培養運動的習慣,擁有強健的體魄,才能拿到健康人生的入場券。
  成功的代價就是忍受挫折與孤獨,「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只要勇敢接受挑戰與磨練,做事、做人、工作與學習都具備正確的態度,你們一定可以成為能生存、會生活、愛生命、展生涯,具備21世紀國際競爭力的興德好小子,加油!

2020年6月17日 星期三

興德週報第800期

        §校長隨筆§

美國因白人警員不當執法導致非裔佛洛伊德致死案,種族問題不僅導致全美人民怒火,示威遍佈全國,現已延燒至西方世界其他國家,曾經出現種族衝突的國家也出現多起抗議示威,讓聯合國不得不重視,在非洲國家要求下,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決定將於6月17日就美國「系統性種族歧視、員警暴行與暴力鎮壓和平抗議」的指控進行辯論。
社會發展中,偏見與歧視是常見的社會問題之一,是社會心理學研究的範疇。偏見prejudice)是一種常見的否定性態度,是指對某特定群體或是某類成員持有某種否定性的消極認識與態度,這種認識和態度又總是缺乏充分的事實依據,例如有人認為有色人種是落後的、是不潔的;伊斯蘭教徒都是宗教狂熱分子…等等。偏見也可能包含對某一團體成員的期待和信念,「刻板印象」即是認為某一團體成員擁有某些相同的特徵和行為,例如原住民族都是愛喝酒的…等等。偏見是一種群體間的社會態度,其特點在於不合事實、過分類化、先入為主、不易改變。
而歧視(discrimination)則是指由偏見的認識和態度引起的,直接指向受偏見的目標的那些否定性的消極的行為表現。偏見是一種群體間的社會態度,其特點在於不合事實、過分類化、先入為主、不易改變。目前,偏見及其有關的歧視種類很多,最突出、最典型的就是對種族和性別的偏見與歧視。
目前台灣社會雖然逐漸減少偏見與歧視的情形,但是偏見與歧視卻時常出現在日常生活中,對於性別、外籍配偶、政治、族群、地域等偏見,諸如質疑女性能力、女性要多負擔家庭勞力、原住民的刻板印象、大陸與東南亞新移民的社會地位、白色人種與有色人種差異對待、外籍勞工的權益、…等等,無形中都藉由大眾傳播媒體深刻印在每個人的心中,有意無意中因偏見而產生歧視。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不能因為外在或內在的不相似, 而產生排斥或討厭的行為或感覺,所以我們必須了解與尊重個別差異,並且擁有包容他人不相似的胸襟,同時我們還需要瞭解每個人都有自己可學習之處,肯定彼此、給別人機會並欣賞別人,這在學校教育中也是應該特別關注。
參考資料
1. 中時電子報,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616000040-260408?chdtv, 20200427,台北市
2. 薛國致,社會發展中偏見歧視之形成與消除, http://ir.npt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977/1/2009society341.pdf
校長 賴延彰

2020年3月18日 星期三

興德週報第788期

§校長隨筆§

因應來勢洶洶的疫情,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為避免突如其來的大規模停課,早在2月24日發布「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各級學校停課、補課及居家線上學習實施計畫」,並於3月5日率全國之先進行19校的大規模線上教學模擬演練,近日也發布國中小補課暨演練計畫範本,提供各校據以訂定校本補課暨演練計畫,興德目前也已規畫相關課程,儘速讓學生及教師熟悉系統功能,超前佈署,以因應可能突如其來的疫情。
在科技資訊發達的今天,線上學習的應用早已越來越廣泛,在疫情嚴峻之際,在教育上更凸顯其優勢。線上學習具有下列的優點:
一、時空距離零障礙:經由網際網路的連結進行學習,學習者不會受到傳統學習所受到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習者可以隨時上網學習,增加學習者的便利。
二、學習資源多樣性:透過網際網路互連的特性,本身俱有豐富多元的資訊,不管是教學者和學習者,都可經由上網得到最新的資訊。
三、教學選擇個別化:學習者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和程度,選擇自己所需的教材內容,達到量身訂做的學習效果。
四、學習方式互動化:傳統的教學具有學生面對面互動的效果,同樣的,線上學習也可以利用教學平台,如討論區、聊天室等方式,達到師生或學生之間的互動,
五、學習時間彈性化:學習者可依自己的實際需求,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與進度。
線上學習有其時代的需求 也有一些缺點,例如學生真正參與學習狀況的掌握、學習者注意力的集中、教材內容的研發與設計、以及時間與成本的花費等,都是必須面臨的問題,線上學習不能取代傳統的班級教學,但是在特殊的條件下至少可以提供學習者另一種學習的管道。
資料來源:吳清山、林天祐,教育新辭書,2009,台北市
校長 賴延彰

2020年3月11日 星期三

興德週報第787期

§校長隨筆§

本週一下午在劉慶剛教授帶領下,與英語老師一起討論一年級雙語生活課程設計,內容是一年級上學期第一單元,主要是要教導孩子注意校園安全,以遊戲安全與認識健康中心,這份教案已經先與二年級老師討論過,再由英語老師設計妥適的教學語言,重點當然是關注孩子是否習得學科內容。
雖然是以英語進行教學,但生活課程活動設計仍宜以」「活動」來進行,以這個單元為例,"安全"這個概念對學生來說是抽象的,如果只靠老師講述,學生無法內化建構成自己對安全的知識與技能。首先必須依照「妥適的學習目標」透過縝密規劃的活動,先在虛擬情境中(例如跟校園安全有關的繪本或影片欣賞)讓孩子進行第一次體驗,然後設計引導反思的問題,讓孩子討論發表;接著依照省思的結論,再一次設計體驗活動(例如參觀健康中心或到校園遊戲場),讓孩子來實踐,然後進行第二次的省思提問,老師再歸納總結。因此,"安全"主題教學可以聚焦兩個重點,一是如何根據學習內容、學習表現與活動重點交織產生「妥適的學習目標」,選擇適當的情境,再設計活潑的體驗活動(學習任務),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另一重點就是如何設計適宜的引導反思題目,老師有效的歸納統整;而評量就必須多元,口說、紙筆、實作都可以,換句話說,這種學習模式是強調在生活情境中,經由省思與實踐,來逐漸積累孩子的素養。安全是學校經營最重視的議題,學校原來辦理的許多宣導活動,如果能搭配課程進行有系統有組織地操作,讓孩子經由體驗、省思與實踐來內化成生活態度與技能,這應該會是比較好的學習系統。
校長 賴延彰

2020年3月5日 星期四

興德週報第786期

§校長隨筆§

本校原來自編綜合活動領域,乃是符應自我發展、生活經營、社會參與以及保護自我與環境等四大主題軸,配合能力指標,以學校本位的理念,依「學校特色活動」、「時令節慶」、「其他」之三大設計主軸來設計課程。興德依據新課綱在108學年度開始實施校訂課程與部定課程,由於是一次到位,綜合活動領域也依照調整過的課程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也請老師隨時檢視內容,蒐集資料,來滾動修正。我們在107學年度的修正過程中,符應新的領域綱要,以學習內容與學習表現為依據,來篩選調整。例如在「時令節慶」方面,第一學期與第二學期大致是以教師節、中秋節、國慶日、耶誕節、元旦以及婦幼節、母親節、端午節來規劃,每個節日課程不僅有低中高年級層次差異,也分別針對三大主軸調整不同課程;在「學校特色活動」方面,則有閱讀活動、資訊融入、鄉土教育等面向,規劃方式也與「時令節慶」相同;至於「其他」類的內容涵蓋校慶運動會、校外教學、畢業系列活動、性別教育、生命教育與交通安全教育等學校行事活動。
今年在實施過程中,就整體縱向連結性與系統性看來,落實來進行是必要的,其次,既然是自編,現在就賦予老師許多彈性與空間,學生學習有需要,就可以調整課程內容,但要注意學習表現是否遺漏,也可以修正整體課程的活動架構或活動內容,這些都可以滾動修正;學校行事屬「其他」類,以交通安全教育或校慶運動會為例,年級都必須進行的課程,節數與內容就需要縱向統整。
本校的綜合活動的教學流程仍需掌握「三分活動七分省思」的實施原則,省思教學未必適用所有學習情境,老師如果不能掌握學生思考特質或未能營造省思教學情境,容易事半功倍。因此,老師首先要針對教學單元的學習目標設計適當的省思提問內容;其次要了解不同學生有不同的思考模式,教學語言要適度轉換;在省思提問時,提供適當的時間等候學生回答,促使學生充分思考增加互動;老師也必須提供資料或幫助孩子取得資料,可以讓孩子建立發表信心;在討論時,藉由澄清的方式鼓勵孩子更深入的說明,也可以善用比喻激勵孩子思考;當然,老師一定要以同理心,不帶批評的接納,讓孩子有安全感的勇於發表與做決定,凡此種種,都是我們未來進行省思教學應該把握的重點。
校長 賴延彰

2020年2月26日 星期三

興德週報第785期

§校長隨筆§

開學日迎接孩子上學,校園裡滿是孩子的活力與元氣,在此敬祝各位家長新年行大運,闔家健康平安、事業順利、鴻圖大展!新年新氣象,新的一年,我們將繼續為興德的孩子們打造更好的學習環境,更期望各位家長能繼續支持與協助,讓興德好上加好,以下報告事項請大家配合與了解:
一、鼠來寶旺、精彩豐收:
上個學期全校同仁兢兢業業,努力不懈,在家長會蔡會長領導合作下,興德表現亮麗,在學生學習方面:參加校外語文、繪畫、閱讀、科學、游泳、田徑、毽球等項目,有90人次獲獎,尤其是本校毽球隊今年更囊括全國中正盃與臺北市中正盃多個項組的冠軍、亞軍獎項;上學期末,臺北市國民小學國語數學基本學力檢測成績公布了,本校孩子延續去年好表現,超越了全市與文山區的平均水準,這表示除了各項多元展能好成績外,在基本學力方面,興德孩子是非常有競爭力的;而老師們的表現也不遑多讓,朱雅菁主任榮獲108年度百大績優總務人員金質獎、吳次寶主任榮獲銀質獎;第20屆台北市行動研究競賽獲得佳作與入選;在學校整體方面,田園城市建置成果競賽活動連續三年榮獲小田園特優、綠屋頂優等;推動兒童深耕閱讀活動推廣連續兩年獲得特優。興德優質表現,深獲肯定!
二、「健康第一」落實防疫作為:
在防疫期間,請家長配合,共同守護孩子的健康。
(一)按時確實提供旅遊史或是確診病例接觸史。
(二)每天監測孩子的體溫,若有發燒狀況則在家休息。
(三)進入學校之師生、家長及訪客皆須量測體溫。
(四)學生入校量測體溫超過37.5度以上,需至創課坊隔離休息,由護  理師再次確認,若有疑似發燒症狀,則請家長帶回家就醫並休息。
(五)老師在校會指導孩子勤洗手,也請家長配合提醒。
(六)依目前疫情,尚未強制孩子戴口罩,但建議家長為孩子在書包裡準備一個口罩,以備不時之需。
(七)除了來校服務的家長志工,防疫期間請家長儘量避免進入校園。
學校開學前已針對校園及公共空間(廁所、遊戲場、圖書室等)消毒完畢,並於開學後持續進行。目前除了新冠狀肺炎外,也適逢流感流行季節,最基本且最有效的保護措施仍是勤洗手、注意呼吸道衛生、落實咳嗽禮節,而且生病在家休息,配合正常作息多運動,提高免疫力,孩子的健康就可以多一層保障!。
三、「鼠你最幸福」的開學典禮:
2月25日是開學日,校長、會長、主任與家長會的幹部熱烈歡迎小朋友返校上課,此起彼落互道新年好,希望孩子以健康、元氣與活力迎接新的一年。師長們用心設置了三個關卡,分別是:「鼠年吉祥」、「金鼠祈福」、「友善校園、健康第一」。透過這些活動,讓孩子練習說吉祥話、象徵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將新年願望貼在許願牆上,期許未來的一年學業進步,平安健康;用大聲公念友善校園標語,象徵興德是友善溫馨的大家庭,並且知道如何保護自己,一起做好防疫工作。
四、防疫為重,親師溝通不中斷:
因應防疫需要,本學期取消學校日當天活動,相關書面資料將透過學校網站進行公告。家長如有個別談話之需求,可運用學校電話、電子郵件、或其他電子通訊軟體進行溝通,或是與班級導師、科任老師個別約定時間會談。如對學校有相關問題反映,歡迎家長利用學校電話及電子信箱詢問。另外也請家長配合指導,要求孩子注意安全,勿因惡作劇造成同學傷害。
五、持續進行校園環境改善工程:
去年暑假,我們完成幼兒園空間與家長會辦公室修建工程,大幅提升幼兒學習環境的品質,同時也改善家長會服務環境;今年暑假中仍將進行四維樓廁所與電梯改善工程,持續營造優質的學習空間!
六、關心孩子視力保健與齲齒防治,培養運動的習慣:
健康的體魄是孩子追求夢想的基礎,請各位家長的留意孩子眼睛與牙齒的健康,嚴格控制看電視與使用3C產品的時間,已經近視的孩子,不要再讓度數惡化了;也請要求孩子飯後睡前務必正確刷牙,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另外,雖然本校沒有跑道操場,但無損於體育課程的推動,透過課程設計與資源共享,我們的體育課一樣活潑有趣,也希望各位家長在課餘時間,多帶孩子從事各項運動,規律的運動是影響孩子一輩子的大事!
七、一起陪孩子進行「身教式持續安靜閱讀」:
「身教式持續安靜閱讀」(Modeled Sustained Silent Reading,簡稱MSSR),也就在大人陪伴下,每天要有一段連續不被打擾的時間來安靜無聲的共同閱讀,在家裡進行MSSR可以循序漸進,一開始利用週末假日兩天,孩子年紀小就從十分鐘開始,慢慢拉長每次的時間與每週的頻率,並以閱讀書籍為主。,在家裡多陪孩子閱讀,MSSR可以還原閱讀的本質~「自然、容易、簡單」,為孩子培養閱讀的好習慣。
八、「童軍教育」是極有價值的青少年生活教育:
在幼童軍活動中,透過進程考驗、探涉活動、技能章考驗、分站活動、大地遊戲、綠野追蹤、定期團集會等,以「做中學,學中做」為原則,希望藉由各種活動課程,讓孩子自行去體驗、操作、探索與發現,協助他們道德、智力、健康和群性友愛精神的成長,正如同我們強調的「培養孩子帶得走的能力」。同時幼童軍透過小隊、徽章、榮譽制度的運用,尊重個別差異、因材施教,依努力程度及個人能力予以彈性合格標準,鼓勵其努力向上,這也是差異化教學精神的實踐,請家長們與孩子共同踴躍參與幼童軍活動。
九、提供孩子多元展能的機會,讓孩子都有一項以上的藝能專長:
興德國小強調五育均衡發展,「天生我材必有用」、「各人頭上一片天」,孩子的潛力無窮,只要肯給孩子機會學習,孩子的多元智慧就有發展的可能。所以孩子除了學科學習,藝能科的學習也很重要,我們希望興德的孩子在畢業前都能具備一項以上的藝能專長,三年級以上的孩子在老師的指導下,都要能夠在音樂、美勞、體育等課程參加專長認證,隨著年級不同,逐級而上,除了給予孩子肯定與成就感,同時結合本校特色,建立「興趣即專長,專長即休閒」的理想生活,希望各位家長能多給孩子關心與支持,鼓勵孩子踴躍參加專長認證!
十、興德的孩子要學會尊重、分享與合作:
品德才能彰顯一個人真正的價值,因此也希望家長多與老師合作,在家裡   以溫柔但堅持的方式,指導正確合宜的生活態度,尤其在少子化的現代,在家庭中少了很多兄弟姊妹之間情誼的互動,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到學校或在群體中要學會尊重、分享與合作,都需要提早教導孩子如何忍耐與等待。
十一、共同營造和諧溫馨的友善校園:
各位家長都非常關心孩子在學校的學習與生活,興德雖然是個規模不大的學校,卻是個溫馨、友善的校園,希望家長有任何意見,可以與導師溝通反映或打電話、E-mail或來一趟學校,表達意見或請求協助,我們都樂意為大家服務。
校長 賴延彰

2020年1月16日 星期四

興德週報第784期

§校長隨筆§

前天的學生朝會,我與孩子們約定,寒假即將開始,下學期開學後如果視力保持良好,沒有退化,用心保護視力的小朋友可以得到校長的小禮物。
看到校內的統計資料,孩子的視力不良率隨著年紀的增長逐年增加,很讓人擔憂。學校的物理環境合乎標準,老師也重視孩子的閱讀姿勢,每節下課也要求孩子要到戶外活動,學校也沒有大量長時間使用平板教學,視力惡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孩子在家裡大量使用3C產品,例如在餐廳,家長常常丟給孩子平板或手機,不僅影響視力,也剝奪了學習人際互動的機會。
在面臨少子化挑戰的日本,一項最新調查讓全社會震驚:文部科學省日前發佈年度學校保健統計調查報告:2019年,裸眼視力不足1.0的日本小學生比例佔34.57%,初中生的比例為57.47%,而高中生的比例更高達67.64%。日本中小學生視力顯著惡化,裸眼視力未滿1.0的人數創近40年新高。這些統計數字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業內人士推測,日本學生視力狀況惡化可能緣於近距離看手機、電腦、課業負擔重等多種因素。究竟是什麼模糊了孩子的「視界」?最大原因在於-難以拒絕「屏幕時間」,2018年一項日本官方調查顯示,東京高中生幾乎人人使用智能手機。在周末假日,近一半的中小學生手機衝浪的時間多達3小時以上。盯著3C產品,受傷的不僅僅是孩子們的視力,幾乎同期的另一項調查也讓日本社會憂心:2019年,日本中小學生的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都遜於此前。東京都教育委員會為此今年6月頒布新規,禁止東京初中和高中學生將手機帶至學校。
而在台灣,學生近視問題也愈趨普遍。根據教育部統計,107學年國小學生視力不良比率44.8%,近來雖然逐年下降,但中等教育階段學生視力不良率仍然高於七成,國中及高中分別為73.5%及81.5%。
3C產品真的是罪魁禍首嗎?日本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部教授坪田一男認為,3C產品本身並不是本質原因,最大的原因應該是孩子「外出時間的減少」,所以學者們大聲疾呼。家長們一定要重視戶外活動。
為建立「防治近視、從小做起」的觀念,學校也持續宣導「護眼123」,與家長共同努力幫助孩子遠離惡視力的威脅:
1.每年定期檢查視力1-2次,做好視力存款。
2.避免讓未滿2歲的孩童看螢幕,2歲以上的孩童每日看螢幕時間則不要超過1小時。
3.每日在戶外活動2-3小時,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早睡早起,達到充分的休息。
視力惡化是不可逆的,唯有家長重視視力保健,以身示範,身體力行,控制使用3C產品的時間,多從事戶外運動,我們的孩子才能遠離惡視力!
資料來源:
新浪相聞網,https://news.sina.com.tw/article/20191228/33832118.htm,2019.12.28
聯合新聞網,https://udn.com/news/story/7238/3920161,2019.07.10
校長 賴延彰

2020年1月9日 星期四

興德週報第783期

§校長隨筆§

        本學期開始,一年級辦理英語融入領域教學計畫,除原有寰宇學堂外,每週有一節健體課以英語進行授課,以英語為教學語言,除了確保孩子要習得健體領域的知識與技能,也增加聽說英語的機會與情境,這種教學模式對老師是一大挑戰。除了英語老師,興德的科任、級任老師為了實施『興德時間』的跨領域教學,面對考驗,老師除了參加相關研習與進修外,興德的老師透過備課社群,以合作學習來成長,是經濟又有效的方法。由於時代的進步,老師的專業也需與時俱進,才能符應現代教育的需求。
        12年國教的關鍵在教師專業發展,興德針對教師專業發展採取穩健積極的態度,階段性規劃明確之專業發展主軸與方向。為因應12年國教的挑戰,以全校觀課議課為重點,並推動全校教師實作行動研究,再佐以全校教師製作成長檔案,期間適時辦理教學輔導老師同儕輔導機制,發展承先啟後的協同合作成長模式;各處室規劃內容豐富的寒暑假教師研習暨週三教師進修活動;落實學年領域會議之實施,並成立教師專業備課社群。除此之外,辦理校際教育參訪活動,擴展教育視野;集合智慧資本,設置教學資源網絡,也鼓勵老師報考研究所或至學術機構進修研究。每一階段皆輔以完善之配套措施,逐步漸進推動,自然形成學習風氣,成果自然展現。
        由於社會快速變遷,社會大眾對教育的高度期許,教師面臨嚴峻的挑戰,已非過去可以比擬,「教師尊嚴來自績效」、「教學績效來自專業」,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與提昇教師專業自主,已是時代趨勢。興德優質的團隊以系統規劃,擬定發展主軸凝聚共識;行政團隊秉持共同成長的理念,以身作則,示範推動;教師團隊以堅持教育專業的態度,面對高張力的工作環境,透過互助分享,推動教師專業備課社群已行之有年,在興德課程發展的轉捩點,共同備課是極佳之利器。
        近年來教師們為了跟上時代的腳步,為了提升競爭力,紛紛投入參與備課社群。透過參與自主性學習社群,教師們開始去反思自己在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生的學習問題,建立專業對話與協同合作的教學機制,藉由社群的力量,一起合作一起共學,以促進教學效能,提升學生競爭力。

資料來源:
林英傑,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5,4(4),頁 147-150
校長 賴延彰

2020年1月2日 星期四

興德週報第782期

§校長隨筆§

在上星期的興德週報中,藉由興德時間的公開授課,討論課程統整在素養導向教學中的意義。而在孩子中心目中,當天完成了一盆深富節慶味道的組合盆栽,是很有成就感的,就課程設計來看,這是教學活動,也是學生學習任務,更是評量的過程與結果。
  在108年新課綱中,素養導向的評量不只重視學習結果,更重視學習歷程。十二年國教課綱所強調的核心素養應透過多元化的教學與學習情境(如實作、合作問題解決、專題研究等),輔以多元化的評量方式(如實作評量、檔案評量、動態評量等)長期培養。加上「態度」是核心素養的重要面向之一,態度包含心理面向上的喜好、立場與價值觀,以及行為面向的習慣與實踐。這些都需要歷程觀察,難以紙筆測驗來達成(任宗浩,2017)。
  對應十二年國教課綱的理念,評量有一個更新的概念:評量過程或評量本身就是學習的一部分(assessment as learning)。透過適當的設計,進行評量任務的過程,也是學生的學習過程;藉由這種評量 任務,讓課室中的學習,從知識的學習轉向能力的培養。透過一個問題解決的任務,過程中引導孩子設法找到方法,最後能夠完成任務。這個任務看似是評量任務,用以評估學生學習狀態,但同時也為學生搭了學習的鷹架,引導學習發生(任宗浩,2017)。
  因此,在興德的校訂課程中,實踐學習任務大多需進行實作評量。實作評量又稱非紙筆測驗,是指根據學生實際完成一項特定任務或工作表現所作的評量,這些任務或工作可能是實際操作、口頭報告、科學實驗、數學解題、寫作等等。因此,所使用的方式是透過直接的觀察學生表現或間接的從學生作品去評量,這種評量方式異於傳統的紙筆測驗,它重視實作的能力,就像考汽車駕照的路考一樣,是從實際的行為表現來評量,而不是依賴筆試來決定。素養導向的學習強調生活化、脈絡化、共好與實踐,所以,許多的學習評量,除了紙筆測驗以外,必要靠實作來評量學生的學習狀況。而是否要進行實作評量,仍然要依照課程的內容來決定。例如,探究多肉植物的組盆方式,就必須靠實作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這就是要選定重要的工作或任務,然後根據學生對於學習任務的表現來評定成績。如果這個課程是用紙筆測驗,就難以評斷孩子的學習表現。但是實作評量也並非十全十美,仍然有一些技術性的問題要解決,比如說花費的時間比較多,評分標準的客觀性,老師本身的評量能力,最重要的是所選定的工作或任務是否足以代表學生整體的表現,因此在設計實作評量時,這些因素都要列入考慮。
  實作評量是多元評量的方式之一,在強調素養導向的課程中,學生透過實作,不僅評斷所學,過程中也可以逐漸提升綜合、分析、歸納等問題解決能力,積累生活所需之素養。
資料來源:
1. 任宗浩,素養導向評量的界定與實踐,https://ws.moe.edu.tw/001/Upload/23/relfile/8336/60714/d3714d93-b6b3-4378-80fb-bec2b2786265.pd
2. 吳清山、林天祐,教育小辭書,2010,台北市
     校長 賴延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