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2日 星期三

興德週報第848期

       《校長的話》林碧雲校長

愛的真諦—父母親最真摯的愛 

父母親的愛,是孩子健康平安幸福的資糧;父母無私的愛,是孩子感恩父母的原石。所以,我們需要了解愛的真諦,當孩子心中有愛,就有勇氣和力量去面對未來種種的挑戰;也能夠抱持感恩的心來回饋我們父母。有一首歌「愛的真諦」最能闡述「愛的意涵」和「感恩的心」,值得我們帶孩子一起討論,一起努力做到。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 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家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凡事要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首先,我們讓孩子了解:愛要學會「忍耐」,不管是父母還是孩子都要有耐心地等待,對孩子,我們永遠都不氣餒不放棄,當我們親子之間產生爭執和衝突的時候,彼此都要學會不輕易發怒,不口出惡言反擊,不計算彼此的過錯。當父母表現疼惜和慈愛的態度,孩子就能感受父母親深切的愛,深刻感念父母的恩典。 

其次,跟孩子一起學習「不嫉妒」,當家中有多個子女,或者其他成員時,我們要告訴孩子,愛是無限的,我們對每一個兄弟姊妹和家人都有滿滿完整而且源源不絕的愛,所以,不需要嫉妒任何人,也不需要霸佔,反而應該跟其他的兄弟姊妹或家人一起分享彼此的愛。 

再者,父母親和孩子彼此都要學習「不自誇、不張狂」,這對子女人格的成長有著最深刻的影響。自誇和張狂的行為往往是說謊的起端,父母親自我吹噓和言過其實的行為,會讓孩子對父母親不信任,也變得浮誇不實在,甚至於學會說謊和欺騙。因此,真正愛孩子的父母親,會做好表率,同時引導孩子誠實說話,實實在在做人做事。 

最重要的,父母與子女彼此都「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什麼是「害羞的事」?就是不義的事,讓孩子知道不得體和不適當的行為都會讓父母蒙羞,父母自己也以身作則,那麼孩子記在心裡,行為就不至於偏差。此外,父母親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是無私的,「不求自己的益處」,同樣的,孩子就學會為家人奉獻而不求回報,當孩子心胸坦蕩開闊,就會以感恩的態度面對父母,也就不會總是一定要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而變得自私自利。 

最積極最正向的愛是:父母與子女彼此「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無論父母或子女都要接納自己及周遭的人事物,包容我們的不完美,並且相信彼此親愛,然後共同盼望我們的未來一定更美好。 

最後,深信「愛是永不止息」,父母親真實而恆久的愛,可以陪隨孩子走過人生的每一程;而子女感恩的心,可以帶領我們體恤自己的父母親,讓父母親深切的也感受到你對他們的愛並讓他們感到驕傲。 

2021年12月15日 星期三

興德週報第847期

        《校長的話》林碧雲校長

紅燈過後就是綠燈 

  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驗:站在馬路的十字路口上,往往可以看到紅綠燈一直在循環交換著閃燈,呈現的規律是:綠燈後閃著黃燈,再過一會兒就變成紅燈,但是紅燈之後一定會變成綠燈。
  有時候我們遠遠看著是綠燈,可是等快到了跟前,卻突然變紅燈了;有時候遠看是紅燈,到了跟前就變綠燈了;有時候,連續遇到幾個路口都變成紅燈,有時候則通暢無比,到每個路口都是綠燈。
  這人生的旅程,就像路口的紅綠燈一樣,一會兒紅,一會兒綠,既不會永遠紅燈,也不會永遠綠燈。紅燈的時候,只能放慢速度,不能強行通過,隨意亂闖就會出事故;直等到綠燈的時候,才可能順暢通行。而人生的步伐也就因為有了紅綠燈的變換,需要因應燈號調整速度,有時快有時慢,有時暫停觀看,有時通暢無阻,只有樂觀看待,才能使得人生旅程更加精采。
  既然我們知道,走到十字路口時,很可能會碰到紅燈,那麼就停下來,看看周遭的風景,耐心的等候綠燈的到來。何必為了一、二次紅燈而焦慮不安,只要有信心、有耐心,紅燈過後一定可以等到綠燈。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當我們遇到困境走不動時,只要想著:「事情沒那麼糟糕,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樂觀的看待,前邊真的可能就是綠燈。
  有一部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佐賀的超級阿嬤》,劇中艱困的生活,始終不能動搖阿嬤樂觀向前看,在大水溝裡撈拾從上游市場流下來的菜葉,人不堪其苦,阿嬤卻得意的跟孫子說:「晚上有野菜雜炊可以吃,是河濱免費超商送來的!」為了有點收入,阿嬤在腰上綁上繩子,尾端拖著一塊磁鐵,一路走,一路吸引一些鐵釘鐵片。人不堪其苦,阿嬤卻笑顏逐開,很高興的從磁鐵上取下一堆歹銅廢鐵,很得意自己又有收穫。最後就這樣,阿嬤和孫子看到綠燈亮了。
  走在人生的道路上,再難也要堅持,再差也要自信,總會有紅燈變成綠燈的時候。

2021年12月8日 星期三

興德週報第846期

        《校長的話》林碧雲校長

讀書好→讀好書(二) 

(承接上篇)

讀什麼書才好? 

目前市面上充斥各式各類的書,好書很多,不良書籍也很多。讀到好書,讓自己知識更豐富;讀到不良書籍,不僅浪費時間,還會讓我們產生負面思想,不利於身心健康。因此,讀書不能來者不拒,而是要選擇好書,選擇那些能讓我們增長知識,幫助我們修養品格的好書。 

一、選擇怎樣的好書? 

如果一本書,讓我們產生積極樂觀的願望,想要探索世界的奧秘,想要讓世界變得更美好,讓我們想要學得更多、更有知識,那肯定是一本好書。 

如果一本書,讓我們覺得世界無比廣大,讓我們覺得心胸特別開闊,不會因為小事斤斤計較,不會鑽牛角尖在同學間的小摩擦,這樣的書會是一本好書。 

如果一本書,無法讓我們產生積極樂觀的感想,我們就可以暫時放下它。也許那不一定就是不良書籍,但是我們年齡還小,現在不必花時間去耽擱,可以等到有更強的理解能力時,再決定是否要閱讀。 

二、如何避免不良書籍? 

不讀低級、下流、色情的書,這類書會荼毒我們的思想,危害身心,並且讓人墮落。尤其是小朋友們,因為不懂得判斷,常常深受此害而不自知,不僅浪費了很多寶貴的時間,也使自己變得不長進,越來越墮落。 

不讀譭謗、破壞他人名譽的書。有些書用刁鑽惡毒的語言譭謗他人,這種文章品性低劣,我們無須浪費時間觀看。 

不讀品味低俗,沒有價值的書。讀書就像交朋友,接近好的朋友,會有好的影響,接近壞的朋友,也會受到不良影響。有些書用低俗粗暴的語言譁眾取寵,或者危言聳聽引起人心惶惶,內容卻沒有深度,都不宜閱讀。像介紹鬼怪亂神的、談論怎樣自殺,介紹如何嫁個有錢人,或者突然致富等等書籍,很多都是無稽之談,這些書不讀還好,讀了對人生產生不切實際的幻想,不僅汙染自己的心靈,還可能讓自己缺乏積極上進心呢。 

讀好書→讀書好 

「讀好書,讀書好。」讀一本好書,猶如沉浸在智者的思想裡,身心清爽;讀不良書籍,就好像泡在墨汁裡,全身髒汙。因此,我們要讀好書,然後汲取書中的智慧,向上學習,才能產生讀書好的結果,讓自己變得更完善。 

2021年12月1日 星期三

興德週報第845期

         《校長的話》林碧雲校長

讀書好→讀好書(一) 

 在我們生活周遭,有兩種香氣可以讓我們神清氣爽。一種是花香,能夠使空氣清新,心情舒暢;另一種是書香,能夠陶冶品格,提昇心智。花香可以從植物中品味,而書香就要靠我們自己親自閱讀去萃取。 

讀書有什麼好? 

一、拓展視野、認識世界 

讀好書可以讓我們增廣見聞、開闊視野,幫助我們認識這個奇妙的世界。這個世界非常廣大,我們不可能每一件事情,都有機會去接觸,慢慢去體驗。幸好我們可以透過各類書籍快速去認識這個世界,比如從各國風情畫、環球地理等相關書籍,看到世界的風貌;比如透過古今中外的文學、歷史書籍,去瞭解這個世界的演化和變遷,就好像穿越各個時間和空間,去結交無數橫渡國際、跨越歷史的好朋友。 

二、汲取知識、開啟智慧 

大文豪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當我們讀了一本一本的好書,就好比大腦吸收了一份一份的營養,讓我們更有智慧。讀書越多,大腦滋養的越豐富,我們的思想也更加活躍。好比從好書中,我們可以懂得很多道理;讀到絕妙文章,會積累許多好詞、佳句和精彩的描述;那麼就可以運用在平時的作文中;所以說,想要寫好作文就從讀書著手。 

三、學習典範、提升境界 

好書內容不只是提供我們做人的指標,還能提供很多成功者的精神和典範。很多偉人或者有成就的人,因為離我們太久遠了,我們無法親自向他們請益,就可以透過他們的書籍以及所留下的智慧語言,讓我們去瞭解,去思索,去感受,然後學習他們的思想,知識和經驗。 

比如從一些勵志小品中,我們可以學到從失敗中不斷累積成功的經驗;從寓言故事中,領悟人生的道理;從偉人傳記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成功者原來也是個小人物,但透過積極奮鬥的歷程,最後開創不平凡的人生。 
四、舒緩心情、陶冶品格 

每一本好書,都可以作為我們的好朋友。每當我們無聊時、孤單時、不安時,好書就可以陪伴我們打發時間,撫慰我們的心靈,並且帶領我們看看外面的世界,不安的心情會變得比較舒緩。不僅如此,經常讀好書,就好像接受溫暖的陽光開啟我們的心靈,讓我們覺得心曠神怡,看什麼都舒服,聞什麼都清爽。 

讀書還有一個很大的好處,那就是能陶冶情操。如果我們經常讀好書,耐性會變強,忍得住脾氣,對外界的人事物變得更寬容,培養出很好的品格。 

(下篇後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