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9日 星期四

興德週報第670期

§校長隨筆§

興德農藝薈開幕囉!

隨著極端氣候、能源枯竭與人口激增,二十一世紀面臨糧食危機,國際間皆致力於開發新的糧食生產來源,如何兼具發展糧食系統與永續生態城市,成為關心地球的世界公民們共同的趨勢運動。
  臺北市擁有河口、河岸濕地,具有全臺最大的火山地景,海拔不高卻擁有高山的特性,整體而言地質、氣候、生態、人文各種條件交織成臺北的地景,依循近郊丘陵地單面山順向坡的綠手指特色發展綠色網路,若加入生態跳島及生物避難所的概念,及強化綠地為都市之肺的功能,臺北市可望成為全世界最有資格發展為生態城市的都會區。
  本市柯市長於政策白皮書提出希望將臺北市打造成田園城市之政策目標,田園城市推廣計畫之願景是期望「打造臺北市為一個綠色健康、教育、生活之田園城市」。為了達成田園城市的目標,台北市教育局亦擬訂「台北市高中職以下學校小田園教育實驗學習實施計畫」,從校園著手推動「小田園教育計劃」,運用校園畦零空間,鼓勵學校師生,以友善環境的農耕方式,實際參與農事操作與學習,並可融入現行生活、語文﹅健康﹅社會﹅藝術與自然科學的教學中。
  興德校地面積不大,為了克服耕地不足的問題,我們在去年以六棚水耕蔬菜開始,今年承蒙教育局補助,在四維樓屋頂建置「興德農藝薈」,將屋頂閒置空間,以安全、便利的原則變身為孩子體驗農耕的小農場,實際帶領孩童動手操作農務,並以協同教學方式協助老師帶動教學,將一堂農夫課成為多元化課程的展現,讓都市的孩子在實作中也可以認識食物,學習友善土地、感恩農友。老師教導孩子親自種植、照顧到採收作物,透過農事操作與學習,體驗種菜、照顧及採收農作物的歷程,以體認食物得來不易,並了解農民的辛苦,這不僅食農教育,也是感恩、惜福的生活教育。
  經過近一個月的建置,興德農藝薈已略具規模,部分蔬果也接近採收期。看著孩子細心呵護,充滿成就感的表情,再多的辛苦都值得。規劃整建過程中,學務處淑娥主任、千筑老師、嘉偉老師及總務處雅菁主任備極辛勞,在此申致謝忱,讓我們一起努力打造興德成為一個綠色健康、教育、生活之綠色校園!
  
資料引用自:http://farmcity.taipei/np.asp?ctNode=77528&mp=gardencity,田園銀行網路平台


2016年12月23日 星期五

興德週報第669期

§校長隨筆§

美感教育

上週四到新湖國小參加臺北市國民小學綜合活動領域公開觀課,擔任授課者是新湖國小林芳如校長,由於即將上路的107課綱中,以核心素養取代能力指標,綜合活動領域並加入美感教育等新內涵,因此林校長以美感教育自編兩節課的課程,嘗試透過校園環境,帶領孩子體驗、省思、實踐,以慢學、從容、包容、分享的理念,試著讓孩子將主觀、抽象的美,以鏡頭、文字、語言將心中的美感呈現出以慢學、從容、包容、分享的理念,試著讓孩子將主觀、抽象的美以鏡頭、文字、語言呈現出來,這是我所見公開授課中,第一場專門探討美感教育的教學,極具前瞻性,議課時的火花四射,彼此腦力激盪,授課與議課同樣精采絕倫。
美感不只是藝術與美學形式,美感的創意就像科技的創新一樣重要,也和經濟及社會進步一樣具有指標性意義(Postrel,2004)。當美感經驗被潛移默化,成為個體的學習方式時,將能進而改變個體與外在環境互動的方式。因此,該如何將學習個體的美感經驗系統化為有效的學習方法,成為其未來普遍且具持續性的終身需求,應是美感教育推動者的責任與使命。關於美感,一個普遍被各界接受的定義是:美感是感官接外在事物之後,所喚起的愉悅感受。依照這個定義,教育部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主任洪詠善表示,美感是一種天賦本能,每個人都有感受美好事物的能力;而且,如此舒適、愉悅的感受,皆指向和諧、均衡、良善等原則,為人類所共同感受,換言之,美感兼具「個人性」(personal)與「普遍性」(universal)的特質。美,呈現在個人身上,也體現在族群、社會等集體社群上。不過,洪詠善指出,在個體層次上,雖然美感是本能,但在成長過程中,若沒有美感環境的引導支持,就如「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對美的感受能力也會隨之降低。在教育的領域,以往談到美感,總被等同「美學」,而在古典美學的脈絡下,更被窄化為藝術,被批評是階級品味差異的源頭。因為只有有錢、有閒者,才具有足夠的資源與機會,親近藝術、獲致美感,現今談美感,已不侷限於此,而是強調能使人普遍獲得和諧愉快的感受。洪詠善強調,美感不是與世隔絕的孤芳自賞,而是個人與社群對話下的產物。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教授陳瓊花也說,個人能與社群互動良善,例如志工打掃社區、美化環境,這整個過程,都是美感的一環。
到底美感教育要怎麼教?美感教育不只是教室裡所學對色彩、比例、構圖的認知,而是應從生活中做起。例如從小訓練孩子吃飯、穿衣自己做主、嘗試做選擇,培養孩子講究品質與細節,長期下來,孩子對他人才會產生細膩敏感的觀照,這才是美感教育成功的地方。美感要能表現出來,與感官所接觸的經驗有關,仍需要生活上一定的學習,所以必須從一個人吃什麼、聽什麼、看什麼著手,教導孩子重視日常生活的感官經驗。
從林校長的教學來看,其教學理念非常清晰-「美感是人我互動下的產物,提供孩子美好的環境、引導他們打開五感,讓感官培養敏銳,進而與他者產生互動,如此之下,不論個人或群體,美感都能從「外造」成為「內化」,融為氣質與個性的一部份。」同時運用綜合活動領域強調體驗、省思、實踐、多元、從容的教學核心概念轉化的教學策略,這一堂課對於未來美感教育的教學實施提供非常具體、系統、邏輯性的參考價值。
資料引用:
1、五問美感教育http://udn.com/news/story/8830/1697611,游昇俯,2016.5.23
2、寶貝「優」氣質 美感教育讓孩子立足世界舞台,育兒生活雜誌8月號,劉玉華


2016年12月16日 星期五

興德周報第668期

§校長隨筆§

校慶圓滿落幕後記

今年的校慶圓滿順利落幕,這要歸功於學務處同仁事前周延規劃,準備期間反覆推演檢討,各處室負責的部分透過聯繫溝通,進行相對整合;導師們用心指導孩子,讓孩子在準備過程中接受挑戰與磨練,當天,所有同仁各司其職,互相補位,不僅退休離職同仁暨校友茶會、晴空書屋暨巧藝廊揭幕順利完成,最終孩子也以最佳表現呈現在大家面前。
辦理校慶是學校一年一度的重頭戲,其代表意義非凡,容我簡述如下:
一、孩子是主角,老師們依照校慶主軸,設計許多表演及競技活動。在準備過程中,孩子經由合作學習,要學會動作技巧及團隊合作,面對挫折,要互相砥礪與觀摩,不屈不饒,勝不驕、敗不餒,學習運動家的精神。換句話說,校慶營造孩子表現與自我省思的舞台,是非常重要的全校性教學活動。
二、除了動態成果以外,教務處同仁及導師們將靜態的學習成果展示出來,讓家長了解孩子各個面向的表現,充分體現適性發展、多元展能、每個孩子都是明星的教育理念。
三、一個大型全校性活動必須全校總動員,研發處及家長會也積極支援協助,今年新增退休離職同仁暨校友茶會及晴空書屋暨巧藝廊揭幕活動,如何讓流程順暢進行,考驗同仁事前聯繫、溝通與整合執行能力,再加上今年組長同仁皆是新任及轉任,更具挑戰,全校性的校慶活動提供同仁訓練行政思維與決定的絕佳機會與經驗。
四、校慶不僅是孩子的舞台,也是行銷的絕佳場合。我們將今年硬體改善的成果,透過揭幕活動展示在家長與來賓眼前;學生學習方面,參加語文、繪畫、閱讀、科學與體育共35項、130人次獲獎;教師們已經是連續第十年在教師行動研究競賽團體組獲得好成績;臺北市教育111標竿學校認證與校務評鑑全數通過;凡此種種,印證我們的同仁熱情專業,彰顯興德的優質品牌!
五、興德優質品牌的展現絕非偶然、更非必然,除了現職同仁繼續兢兢業業,努力深耕外,還要靠許多教育前輩默默耕耘奠定堅實基礎,許多社區資源挹注,以及志工家長不求回報的付出。因此,利用校慶場合,邀請退休離職同仁返校,除了讓大家再相聚敘舊,我也表達對教育前輩的感謝之意;一紙感謝狀也代表學校對社區團體及志工家長照顧我們孩子的深摯謝意,凸顯興德溫馨、精緻、感恩、惜福的傳統校風,這也是給孩子最佳示範!
如前所述,今年興德行政團隊異動程度極大,在經驗不足的情況下,完成了艱鉅的挑戰,我一直認為,如同對待孩子一樣,只要願意多做,願意多學,肯嘗試,肯創新,就應該給予包容、支持與鼓勵,溝通協調或許有阻礙,整合執行或許有困難,只要目標一致,凡事多看優點、正向思考,如同今年校慶,我們共同合作,還是順利完成了,事在人為,我們為自己按100個讚!


2016年12月9日 星期五

興德周報第667期

§校長隨筆§

感謝、感動、感恩

孩子是興德的主角,興德全體同仁一直努力認真,提供孩子們多元適性的學習機會,而我們的家長也一直秉持教育合夥人的專業信念,扮演合作支持的角色,共同攜手建構了我們興德國小小而巧、小而美、既精緻又卓越的優質品牌。
    今年又是興德國小豐收的一年,我們爭取了900多萬的經費,辦理11項的修建工程,提供孩子更好的學習環境。在學生學習方面:參加語文、繪畫、閱讀及科學有7項、27人次獲獎,在游泳、田徑、毽球等項目,有28項、103人次獲得殿軍以上獎項,尤其是本校毽球隊今年更囊括全國中正盃冠軍、亞軍與殿軍,參加臺北市多語文競賽,有16位小朋獲得5項優等以上獎項;我們是小班小校,但是小校志氣高,在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的教育理念引導下,給每個孩子機會,給每個孩子舞台,從這些亮麗的成績也得到印證。我們的小朋友在各自的舞台上意氣風發,後面卻有一群熱情專業的老師默默支持教導,老師們的表現也不遑多讓,今年獲得臺北市第17屆教師行動研究競賽國小團體乙組優勝,已經是連續第十年在團體組獲得好成績。也因為全校同仁兢兢業業,努力不懈;在家長會史會長、游會長領導合作下;以及社區里長的支持,我們在上一學年度也獲得臺北市教育111標竿學校認證結果;隨之而來的校務評鑑,更以三項二等佳績,六項一等的絕佳表現,全數通過!
在此也要特別感謝歷任校長與退休的所有教育前輩,有你們打下的堅實基礎,我們才能延續正向、積極、溫馨、精緻、卓越的優良傳統,未來,我們興德一定會好上加好,小學校一定會有大格局!


2016年12月2日 星期五

興德周報第666期

§校長隨筆§

活化空間再造優質校園

優質的校園營造必須能符應或超越使用者在教育、生活與學習的需求,校園的每個空間、每個角落、每個牆面都連結著學習的人、事、時、地、物等元素,只要賦予教育意涵,皆居於師生學習、生活與教育的關鍵位置。
興德的校園在歷任校長與諸多教育前輩努力經營下,向以溫馨精緻整潔明亮為特色,尤其在洪瑾瑜校長任內,以視覺藝術妝點校園,營造「興德十二景」的藝術氣息,更獲得校園營造優質學校的殊榮。這一、兩年,在好上加好的理念引導下,為了豐富孩子的學習內容,克服校舍面積有限的限制,讓校園空間能以複合式運用來發揮空間效益,因此從今年度開始,我們爭取了約九百萬元的經費,進行學校空間的改造,克服資源有限的發展限制,運用設計創新力,將興德校園打造成安全性、流暢性與文化性的學習情境。茲將今年修建工程內容簡述如下:
一、為了提升團體諮商與個別輔導的效能,我們將輔導室由八德樓一樓移至四維樓三樓,建置個別諮商室與團體輔導空間,讓老師與孩子在溫暖的情境中溫馨對話。
二、四維樓一樓走廊變身為綠廊,與球場旁榕樹綠蔭結合,有多彩的公布欄,有彩虹階梯及別具心裁的彩虹舞台,提供孩子靜態與動態的展演舞台。
三、健康中心也進行整修,並將哺乳室由原輔導室內遷移至健康中心內,提供更優質溫馨且更具功能性的健康服務空間。
四、原生活一教室結合設計家聚落的功能,進行環境改善,原會客室兼顧教師研究需求,變身為創「課」坊,是親師會談的溫馨空間,也是老師進行專業分享的好去處。
五、八德樓地下室較為陰暗潮濕,為了活化空間並充分利用,去年已先處理滲水問題,今年以科學與視覺藝術為設計意象,巧妙運用光源,營造明亮富變化的「巧藝廊」,未來是校內科學展覽與美勞創作的發表空間。
六、閱讀是興德的特色課程,經過師生共同命名票選的「晴空書屋」,以嶄新、明亮的新面貌呈現在大家眼前,熱氣球在晴空中象徵以閱讀為孩子帶來無盡想像與希望,啟用以來,深受孩子的歡迎。
七、八德樓外牆部分管線較為雜亂,花台老舊且已失去原有功能,堆積雜物無法清理,因此也進行外牆整修美化;面對興隆路外牆原有德智體群美圖案深具教育意義,我們將之改造為彩色意象,不僅色彩豐富,也更具識別性。
八、為了讓孩子能夠更親近田園,我們在八德樓屋頂建置安全,寬廣的興德小田園,讓孩子更方便操作觀察,老師進行田園教學更為便利。
九、針對八德樓一樓廁所入口及生活一教室外進行設計家聚落入口美化工程,延伸綠廊意象,邀請家長與孩子為洗手台進行馬賽克拼貼,同時以燈光照明解決解決光線不足的問題,提升安全性。
十、帶孩子走入社區,與興邦里合作,在藝術家老師的指導下,將原有平凡無奇的牆面彩繪成社區新亮點,不僅獲得社區居民的肯定與讚賞,也藉此行銷興德國小的優質表現。
十一、搭配現有人力與器械保全,建置電子圍籬,提供師生更周全的安全保障。
以今年校內工程成果來看,堪稱多元豐富,我們以興德的條件與需求來規劃執行,不僅凸顯本校特色,也符合教育性、藝術性、原創性與可操作性的設計原則。我們讓孩子參與,透過實作,提升學生精緻的美學素養與愛校愛鄉情懷;在表象上,透過外型與功能的改變,加入色彩與裝置藝術,化身為安全美化的校園新亮點;在內涵上,將學校特色、文化意涵、科學或藝術等元素融入空間,讓原有空間注入積極學習的動能,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透過校園間活化及再利用,我們積極營造處處可學習的情境,整合學校過去與未來發展,以賦予校園全新生命力為起點,期待興德國小校園營造繼續邁向精緻卓越,為我們的孩子提供更優質的學習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