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0日 星期三

興德週報第822期

    §校長隨筆§

學期即將結束,回顧去年整年,在全校師生與家長攜手努力下,又是興德國小豐收的一年。 我們爭取了 300 多萬的經費,辦理廁所修建工程,提供師生更好的生活環境。在學生學習方面:參加語文、繪畫、閱讀、科學、田徑、毽球等項目,獲獎連連,尤其是本校毽球隊今年更囊括全國與臺北市比賽多個項組的冠軍、亞軍獎項。我們是小班小校,但是小校志氣高,在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的教育理念引導下,給每個孩子機會,給每個孩子舞台,從這些亮麗的成績也得到印證。我們的小朋友在各自的舞台上意氣風發,後面卻有一群熱情專業的老師默默支持教導,老師們的表現也不遑多讓,臺北市第 21 屆教師行動研究競賽榮獲乙組團體第二名、農藝薈綠屋頂連續四獲得特優;行政同仁兢兢業業,努力不懈,雅菁主任、哲賢老師與正翎老師分獲百大行政故事、體育衛生績優人員殊榮的肯定!
本校也從去年 9 月份開始,自一年級實施雙語實驗課程,以部定課程採主題式融入生活領域、健體領域及英語為主;未來至中高年級時,則加入自然領域、藝文領域以及閱讀課程。另運用彈性學習課程,進行一般英語教學以及跨領域英語課程。實施一學期來,孩子增加英語聽與說的機會,領域學習也不偏廢,家長反應良好,這要歸功於老師認真準備,用心教學。
這學期最重要的重頭戲便是辦理興德 60 歲的校慶,我們的孩子展現最棒的學習成果,贏得熱烈的掌聲,謝謝老師們用心辛勤的指導!謝謝家長會雅萍會長率領幹部與志工們,合作無間,創意與執行力令人驚豔。除了動態演出,近年來有社團學習成果,相關課程與活動也置入校慶元素,孩子的靜態學習也是精采萬分,有老師認真指導,教務處同仁發揮巧思規劃布置,幕前幕後相得益彰。成功的活動有賴學務處整合行政團隊縝密規劃穿針引線,才能互相補位,有條不紊,非常感謝行政同仁。謝謝興邦里守望相助隊協助巡守校園,師生好安心;謝謝楊文凱主任帶領研發處幫忙接待貴賓,協助校友與退休同仁茶會,尤其鄭芳枝主任擔綱主持主軸活動,帶動活動氣氛,功力一把罩,令人佩服。在天時、地利、人和下,煦煦暖陽為興德 60 周年校慶畫下超完美句點!
今早,雅菁主任也傳來令人興奮的喜訊,也是新年最佳禮物,臺北市國語數學與英語基本學 力檢測成績公布了,維持往年的好表現,國語數學成績超越全市與文山區的平均水準,英語也是明顯進步,追上台北市相同的平均水準,這表示除了各項多元展能好成績外,在基本學力方面,興德孩子是非常有競爭力的。在這份榮耀後面,其實是老師們汗水與心血的累積,同時也代表我們精進教學的策略不僅是正確,而且還能落實在教育現場中,非常感謝所有同仁的用心與付出,我們辛勤耕耘看到可貴成果,令人欣慰與感動。未來我們仍將努力認真,為孩子扎根,並提供孩子們多元適性的學習機會。新的一年,興德團隊仍然堅定共同攜手建構小而巧、小而美、既精緻又卓越的優質品牌,讓興德好上加好。適逢年末,祝福大家新年愉快,闔家平安,順心如意,扭轉乾坤好運來!

2021年1月13日 星期三

興德週報第 821 期

   §校長隨筆§

108 新課綱已實施一年多,其核心理念在培養孩子能夠成為自主學習的終身學習者,那麼, 孩子具備自主學習能力便成為關鍵。在課堂上,老師運用素養導向教學來引導孩子習得學習策略,便是邁向自主學習的第一步。寒假快到了,所謂的「寒假自主學習」恰可成為孩子的學習任務,讓孩子為自己的學習負責。
臺北市教育局於 104 年 11 月廢除行之多年的國小寒暑假作業實施要點,改以「自主學習」取代,當時充斥著許多疑慮與擔憂,引發社會熱議。最主要的爭議在於:家長不知如何幫助孩子規畫作業;不加以規定,在漫長假期中學生會無所事事;老師設計的作業活潑多元,對孩子也很好;弱勢孩子可能力有未逮。幾年下來,台北市學校也已習慣寒暑假的作業方式,但當時的疑慮在現在看來,仍有值得深思之處。
林玫伶(2018)認為,不是沒作業,而是讓孩子「自己」出作業。「自主學習」是讓孩子當學習的主人,自己決定學什麼、如何學,是學習權的轉移。學期間活動緊湊,趁著寒暑假少了課程進度的壓力,則是展現學習自主的大好時光!但孩子很少傾聽內在的聲音,即使知道自己可以作主,也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所以老師的角色就顯得重要。老師會幫助學生找到適切的學習主題,包括「爸爸生日快到了,我想做手工餅乾當禮物」、「我喜歡變形金剛,想利用假期完成模型」、「我想讀完《哈利波特》,研究魔法師」或「冬天泡溫泉很舒服,想探討溫泉的功效」等,從日常生活中的事件來尋找主題,引發孩子的興趣,進一步才會想去探索、去了解。
長久以來,孩子一直都是被動式的吸收老師在台上所講,沒有學過如何做學習的主人,框框
拿掉以後怎麼辦,但這需要暖身與覺察。因此,老師與家長可以從引導式的問題開始,誘發孩子一起思考:自己想做的、自己很想做的、平常沒時間做的、有能力完成的、 對自己有幫助的、對別人有幫助的,然後綜合上述要項並舉實例給孩子參考,孩子會開始思索自己想學什麼。 要讓寒暑假自主學習能夠成真,打破自主學習「唱高調、難實施」的想法,可從:認識自主學習 → 學習自主學習 → 觀摩自主學習 → 回饋自主學習,展開一系列破冰之旅。所以,興德的孩子在寒暑假前,在老師指導下,要學習選擇主題,規劃學習的過程,知道如何記錄,可能遇到困難如何解決,最後說明自己的心得與感想;在完成寒暑假自主學習後,老師要搭設鷹架,指導發表的流程與內容,掌握表達的技巧,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發表與給予回饋,在班上或全校都是很好舞台。
有方法的引導孩子,可以讓學生意識到「學習權正在轉移」,絕大多數家長老師們,對「孩子該自主學習」的理念是認同的,只是對「小學生有沒有能力自主」掛個大問號?但如果「理念」是對的,那麼應解決的是「做法」,而非改變理念。
資料來源:
給孩子自主學習的機會「為自己」出寒假作業,林玫伶
未來親子學習平台,
https://futureparenting.cwgv.com.tw/family/content/index/10410,2018


2021年1月6日 星期三

興德週報第820期

  §校長隨筆§

全球疫情方興未艾,世界情勢與社會運作瞬息萬變,培養孩子具備分析情境脈絡,解決各種 複雜問題的能力將是未來重要的教育目標,可以預期將會更強調培育學生各種關鍵能力的「素養導向教學」,這當中包括解決問題、溝通協作、系統思考、策略規劃等關鍵能力。




在「系統思考----科學的平行世界在日常生活中」(2020)一文中提到,我們常聽到這種呼籲:「期待同學們不要頭疼醫頭腳痛醫腳,要對症下藥,有系統地解決問題」;或者「這個問題很複雜,環環相扣,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不是單一個環節出了錯」;抑或是「那個市長的思慮不周延,思考的系統性不強」。這些例子都提到一個概念「系統思考」。那麼,何謂系統思考?科學如何建立系統思考?如何實際進行系統思考?

多數人的難題多半是實際困難的冰山一角,當「現象」出現時,大家總是急著解決眼前的問題,而往往忽略了整體的險境。如果有所警覺,當同一個狀況一再重複,大家就應該警覺這不是偶發事件,而是有可能因為連鎖、多重因素及結構性,造就了這個反覆發生的「表徵」。這種窺見整座冰山的穿透力以及完整的歸因邏輯,正是進行系統思考的啟發。
系統的組成,需要具體物件,物件彼此有關聯,且形成規則,這就是系統。

系統是有階層性的。大部分的系統都由更小的系統組成,也會連結到更大的系統。所以,舉個例子來說,當我們以人類社會為系統關照時,所謂的小系統(微系統),就是指家庭、學校或同儕團體建立的基礎系統,以此向上堆疊成中系統(社區管委會、學生聯合會),大系統,或超大系統(國家、聯合國)。另外,影響系統的外部單位,例如:家庭與學校就是外系統,對於個體是會間接產生影響的。而像政黨、公司與社會網絡等,也是大系統,這種系統則受社會文化、意識型態或價值觀宰制。在這個系統中,看的是個人的世界的穩定或變化程度。時間系統則是很特別的系統,在時間系統中,別具意義的日期會反覆不斷地影響系統,讓系統活躍,或者震盪,或者陷入集體的沉靜。例如:傳統節慶、神明的誕辰、戰爭紀念日或重大天災。

第五項修練的作者彼得·聖吉曾說:「系統思考將引導一條路,使人由看片段到看整體;從對現狀做被動反應,轉為創造未來,從迷失在複雜的細節中,到掌握動態的均衡搭配。」
系統思考的益處,是幫助人們面對複雜性的問題,見樹又見林,克服了盲點,而且可以進行正確的預測,實際的做法,就是結構化,結構化促進了系統思考,這樣做一是要防止分割思考,能注意整體思考;二則要防止靜止思考,強化動態思考;三更要防止表面思考,關注本質思考,應用結構化進行思維,是遵循著思維的生理性與思維的習慣性,讓系統涵蓋問題面,使問題迎刃而解。

系統思考是一種以終為始原則,在教育界最常見的整體思考法可以說是 SWOT 分析法,透過衡量自身的優勢(Strengths)、看清自身的劣勢(Weaknesses)、審視外部競爭上的機會(Opportunities)和潛在或現存的各式威脅(Threats),用以在制定未來推展部署策略前,對自身進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及定位,這個分析法還是符應系統思考的參照全局,把邊界框出來,把合理的目標設定。

系統思考其實可以追溯到很早的時期,古代有這樣的民謠:「釘子缺,蹄鐵卸;蹄鐵卸,戰馬蹶;戰馬蹶,騎士絕;騎士絕,戰事折,戰事折,國家滅」見微知著,民間的市場缺鐵釘,竟可預測國家的安危,這是一種基於本質的思考,也是系統思考的呈現。

第五項修練的作者彼得.聖吉說:「瞬息萬變的世界裡,該如何掌握重要資訊?系統思考幫助你看清複雜背後的結構」面對疫情衝擊,人類生活產生劇烈變化,具備系統思考的能力,無疑是重要的關鍵能力之一。
資料來源:
系統思考----科學的平行世界,斑馬無上師
,http://jawjinn.blogspot.com/2020/03/blog-post_27.html,2020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