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7日 星期四

興德週報第731期

§校長隨筆§

新加坡植物園空間建置與設施規畫除了有其歷史背景與實用考量外,透過導覽人員的介紹與深入了解,新加坡植物園也很重視資源整合運用:

一、在參觀過程中,部分建築如「陳溫祥霧室」、「陸婉平鳳梨館」皆以贊助人命名,許多雜交蘭花亦以造訪之各國元首姓名來命名,除表彰贊助人熱心公益之義舉,亦可凸顯該園特色與績效,資源引入與整合得以永續發展。

二、除在官方網站介紹外,園區皆有歷史背景說明,相關國家遊客能透過故事與植物園產生連結,將建園歷史、建物與捐贈物化身為觀光資源。

三、充分了解老樹是新加坡的自然遺產,也是花園城市的重要綠色地標,除了政府預算外,仍積極尋求外部資源,並擇定急迫性計畫整合運用,例如與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HSBC)合作,成立保護老樹基金,以進行保育老樹相關計畫。

四、新加坡成為花園城市之關鍵在於道路樹木都來自新加坡植物園,並以蘭花栽培技術支持
扶助相關產業,不僅充分利用資源,也是社會國家的資源提供者。


新加坡植物園同時兼具研究、環境教育、休憩、資源永續利用、開發等多重功能,以都
會型植物園來說,教育、遊憩與運動功能更被強調。以教育來說,新加坡植物園園區內的格
巴拉斯兒童花園是亞洲第一個專門為兒童設計的花園,以探索和遊戲來培養兒童對植物與大
自然的熱愛,同時也針對「低年級與幼兒園」、「中年級以上」的孩子提供不同程度的體驗學習課程;園區也提供教師專業成長的課程,分享園區知識與訊息,鼓勵老師將孩子帶到園內,老師可以為孩子設計學習方案,可看得出該園對教育的重視。

就空間設施規劃來看,植物園可說是一本與植物相關知識的百科全書,不同於一般書本僅能平面閱讀,適當的空間規劃可以促進植物園的教育功能,提供學生與遊客學習的素材,所以三度空間的感官體驗(或塑造空交錯場景的四度空間時)就很重要,讓孩子進行視、聽、嗅、味與觸覺的五感體驗來進行探索,這種學習經驗會更加真實,更為有效。新加坡擁有高度的科技與設計能力,如能結合教育專家,進行軟體提升,如解說牌周邊的特殊環境、植物、氣味與聲音輔助或結合聲、光互動,應可有助於引起孩子與遊客注意,更能主動親近植物,認識植物;再者,也可在美感教育思維下再精進,諸如導覽圖與解說牌之造型、色彩設計,甚至在安全前提下,步道動線設計驚喜感、鋪面起伏韻律感與步道寬度的變化感,都是未來可以參考的。

新加坡植物園無論在歷史、景觀、研究與教育推廣等皆有其獨到之特色,我們以教育的角度深入觀察討論,其軟硬體之規劃、維護與使用確有值得借鏡之處,在空間景觀規劃設計中除結合歷史、融入地景、人文價值考量外,也重視教育功能之實現。臺灣戶外教育場域硬體設施規畫除可借鏡新加坡作法與思維,在軟體的導入亦可多考慮教育需求,讓孩子與遊客透過軟硬體的有效的整合,能主動浸潤在學習中,並達到休憩與運動的效果。

2018年9月20日 星期四

興德週報第730期

§校長隨筆§

校長隨筆
暑假期間,利用工作空檔走訪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文教設施與學校,對於硬體設施規劃、教育推廣與休憩功能留下深刻印象,茲節錄部分參訪紀錄與心得分次與大家分享,本週先介紹新加坡植物園空間建置與設施規劃。
新加坡植物園成立超過 150 年的歷史,有其歷史上獨特而重要的地位,同時以成為一流的園藝設計與熱帶植物研究中心為願景,持續進步,發展為新加坡的驕傲。新加坡植物園地處新加坡市區,位於克倫尼路 1 號(北緯 1 度 18 分 55,東經 103 度 48 分 58),面積有 82公頃,除培植四千多種的多年生植物外,亦含 58 棵受保護珍貴樹木,除了提供市民與遊客休閒遊憩之外,也重視推動環境教育與學術研究。

新加坡植物園的概念始於 1822 年,博物學家史丹福.萊佛士爵士在康寧堡設立第一個「植物學實驗花園」,主要目的在研究該地區有潛在經濟價值作物,如水果、蔬菜、香料等。

至 1859 年,政府以地易地,換來 32 公頃的東陵的土地,並交由農業園藝學會規劃與設計,勞倫斯.尼文(Laurence Niven)園長和景觀設計師將植被茂密雜亂的區域改造成一個英國風格的景觀公園。1874 年,由於農業園藝協會資金不足,殖民政府接管了植物園,在這個時期,植物園開始進行收集、培養、試驗可能有用的植物,以促進新加坡的農業發展,最早和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引進、試驗和推廣橡膠,這也使馬來西亞後來成為了世界上天然橡膠的第一大生產國和出口國;而另一個成就是發展蘭花產業配種雜交技術,使新加坡之後成為了世界頂級的花卉交易中心之一。1942 年至 1945 年,日本佔領新加坡, 新加坡植物園也改名為「昭南植物園」,但相關研究工作仍持續進行,二次大戰結束後,日本把植物園的所有權交還給英國,而後,新加坡植物園在新加坡獨立初期的多項「綠化新加坡」運動和「花園城市運動」過程中,都扮演重要且關鍵的角色。Kiat W. Tan 博士於 1988 年就任園長後,在教育,保護和研究中心的願景的指導下,進行總體規劃,將植物園改造為兼重推廣教育、學術研究與休閒遊憩特色的新加坡地標。2015 年 7 月 4 日,第 39 屆世界文化遺產委員會宣布將新加坡植物園列為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新加坡植物園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上第一個和唯一的熱帶植物園。

新加坡植物園分為三個核心區域,由北而南依序為:武吉知馬遊覽區、中心區和東陵區。

除了位於中心區的國家蘭花園需要購票入內,其餘區域均免費開放。武吉知馬區以自然景觀為主,包括了生態花園、生態湖、雅格巴拉斯兒童花園、葉花園和藤架園, 其中生態花園專門收集東南亞的各種經濟植物。值得一提的雅格巴拉斯兒童花園是亞洲第一個專門為兒童設計的花園,以「地球上的生命取決於植物」為主題,透過完整的自然學習環境,以體驗與探索學習深入了解植物和環境的生態;東陵區主要由植物學中心和天鵝湖構成,這裡也是新加坡植物園草創時的行政中心與實驗室,著名的歷史博物館、植物圖書館、標本館都在此處;
中心區西部是國家蘭花園,蒐集超過 700 種原生蘭,以及 3000 種以上的雜交品種蘭花,是全世界遊客與植物學者造訪的重鎮。東側是珍貴的原始熱帶雨林,超過 50%的新加坡稀有植物物種,比植物園的歷史還要久遠,也是世界上少有位於城市內的熱帶雨林; 中心區內還有香水花園與藥用植物區,種植花香植物與藥用植物;棕櫚谷和交響樂湖在中心區的中央,交響樂演奏台位於交響樂湖上,每個週末會不定時的會邀請音樂團體演出,免費供遊客欣賞;遊客中心也位於中心區,提供遊客休息、餐飲與諮詢服務。

在仔細品味新加坡植物園後,其空間建置與設施規畫有其特色:

一、儘管新加坡植物園 150 多年來經過多次政府更迭,但始終強調根源和重視傳統。諸多歷史建築,如前任園長辦公室(綠館)、早期植物園辦公室(荷頓樓)等五棟建築都能完整保留,以凸顯其人文價值。

二、植物園自 1859 年起以英國造景風格的典範,運用當地地形,將天然熱帶雨林及本地風格的建築融入一體,雖然歷經英國殖民、日本佔領及新加坡獨立,在歷史進程中的不同發展階段中,仍可將現代景觀、建築與歷史軌跡產生美好的結合,堪稱是在歷史洪流中,將歷史建物、現代建築與地貌景觀完美結合的傑出典範。

三、園區的規劃,除了展示各種蒐集植物種類之外,同時也以生態系整體營造方式,設置生第態池,提供水鳥與野生動物棲息的空間,並保留了一片原始熱帶雨林,展示當地原本高大、通直、濃密的植被原貌。此外,該園除了對蘭科及棕欄科植物的廣泛蒐集研究素有盛名之外,尤其是近年來針對薑科植物的重點蒐集研究,亦建立其在世界各植物園有關該領域之領導地位,因此亦同時興建大型標本館,以擴大館藏規模,突顯特色也是重要發展方向。

四、植物園之規劃設置除了保育植物多樣性與科學研究外,對市民大眾的環境教育與遊憩活動也很重要,如以此角度切入,新加坡植物園之空間規劃可分為展示環境、展示動線以及解說牌三部分。以展示環境來說,選定胡姬花與萬代蘭為主題,具有文化性與主題性;展示動線(步道)配合歷史建築與雕塑,皆有指示說明牌與導覽圖,具便利性與故事性;植物解說牌設立與閱讀者有適當距離,皆留適當的空間,並不妨礙行進動線,適合的高度以方便閱讀;解說牌的造型、大小、色彩以實用為原則,雖皆以淺顯英文呈現,對不諳英語之外國遊客來說,透過手機翻譯軟體,仍可方便閱讀,合乎生活性與主題性。

校長 賴延彰


2018年9月17日 星期一

興德週報第728期



§校長隨筆§

站在勤學門前迎接小朋友開學,跟孩子們開心擊掌,開始新的學習歷程。孩子長高長壯了,校園也有一些改變,在暑假中,樓梯間、樂活操場也完成整修,提供孩子更優質的學習環境。
這幾年來,興德國小師生表現很亮眼,103學年度興德孩子參加校外競賽有46人次獲獎,104學年度有96人次,105學年度增加至238人次,幼童軍團連續11年獲頒績優、毽球隊亦屢屢獲得教育盃、青年盃等重要獎項。近三年學生在語文、藝文、自然科學、資訊、體育等校外競賽共參加114項,共計425人次獲獎,孩子多元展能各有亮麗舞台;去年的國語、數學基本學力檢測成績亦有長足進步,為孩子奠定良好的基礎能力。
從104到106學年度,整體獎項也獲獎連連,教育部閱讀磐石獎、教育111標竿學校、教師行動研究團體優勝、推展傳統藝術教育優等、英語教學績優學校、校務評鑑全數通過,其中六項榮獲一等,三項榮獲二等的殊榮、資源統整優質學校,校際交流特優,今年更獲得臺北市第19屆教師行動研究團體優勝(第五名)、兒童深耕閱讀活動團體獎優選、小田園綠屋頂訪視特優,兩位老師榮獲小田園暨綠屋頂百大良師的肯定。
同時,學校努力進行各項硬體改善工程,優化了廊道、圖書室、生態池、樂學堂、巧藝廊、操場、梯間、樂活操場、高年級教室、能源教育設施等校園環境,共約20項工程,四年來合計爭取經費約兩仟玖佰萬元,興德小校實屬不易,未來也將開始著手進行幼兒園空間的改善。
這些成果是在家長們鼓勵肯定,產生正向循環,全校同仁共同努力,家長會鼎力協助、社區里長支持下才有的精采表現!
本週六就是學校日,以下幾點與各位家長分享,讓我們繼續攜手合作,共同為孩子建構美好的學習環境:
一、興德的老師都很用心地在培養孩子語文、數學、自然等學科的基本學力,但無論未來社會如何變遷,全人發展才能彰顯一個人真正的價值,人生的旅途上有許多第一,不需要靠比賽,只要下定決心,孩子就可以拿到第一〜『生命第一、健康第一、品德第一、行善第一、夢想第一』,而且這些第一名,將對孩子及社會帶來美好的影響,希望家長一起鼓勵孩子朝向全人發展。
二、國小階段非常強調孩子能夠適性發展,只要孩子具備積極的學習態度,希望家長不要過度重視孩子的學業成績(分數),能了解自己孩子的性向與興趣,讓孩子發展他的優勢領域,讓孩子充分發揮。
三、孩子的表現傑出,學習也是快樂的。甚麼是快樂學習呢?因著孩子興趣有發揮的舞台,獲得肯定,他會覺得快樂;因著孩子的能力設定目標,他做到了,他會覺得快樂;因著孩子的目標堅持過程,他做到了,他會覺得快樂。例如,為了準備臺北市多語文競賽、毽球比賽、直笛表演,老師常要求利用休息時間練習,一開始孩子常覺得苦不堪言,沒有老師的引導,很有可能半途而廢,但比賽後就會有新的體驗與成就感。所以我們要鼓勵孩子接受磨練,學會忍耐,鍛鍊毅力,這種經過努力,達到目標而得到的快樂,就會培養出積極的學習動機與態度,也希望家長以共同的理念來教養我們的孩子!
四、在資訊科技時代,沒個人無法自外於資訊科技之外,藉助科技的進步,「人機互動」能讓「人際互動」無遠弗屆,更加快速便利,但絕不能取而代之,更不能讓資訊科技過度干擾生活,例如手機成癮、網路成癮。根據調查研究,2030年最有價值的資產是人際關係能力,希望家長能有效引導孩子從事更多的人際互動,讓「人機互動」成為「人際互動」的助力,而非阻力。
五、我們不僅欣賞興德孩子的個殊性,也要培養興德孩子的合群性。因此也希望家長多與老師合作,疼愛不溺愛、寬容不縱容,在家裡以溫柔但堅持的方式,指導正確合宜的生活態度,由於少子化的關係,在家庭中少了很多兄弟姊妹之間情誼的互動,到學校或在群體中要學會尊重、分享與合作,都需要教導孩子如何忍耐與等待。
六、小學是孩子成長過程的關鍵階段,健康的體魄是未來亮麗人生的重要基礎,所以也期待家長能與學校配合,在家中留意孩子牙齒與視力保健,提醒孩子適度使用3C產品;雖然興德沒有很大的操場,但無損於孩子體育學習活動,老師還是用心的規畫多元有趣的體育課程,希望家長與學校一起合作,從小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
七、各位家長都深知閱讀對孩子學習的重要性,但是由於資訊發達,3C產品隨手可得,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沒有家長的配合亦是事倍功半。所以要懇切的請家長在家務必陪孩子一起閱讀,家長們如果能夠在家中營造有效的閱讀環境,對孩子的學習一定有極大的助益。
八、現在是強調終身學習的時代,請家長踴躍參加本校辦理的親職教育成長講座。透過講座的授課及家長們的分享,可以有效開拓自己的視野,並提升教導子女的知識與技巧。
九、請各位家長共同維護校園安全,定期到校服務的志工家長請佩戴志工識別證,一般家長到校請換證並著訪客背心,共同維護校園安全,並讓我們的孩子學會應變與應對。
十、在上學期末,本校針對家長進行校務經營辦學滿意度調查, 22個面向都獲得九成以上家長(覺得滿意與非常滿意)高度肯定,感謝家長對老師與同仁們的支持與鼓勵,您的讚美與掌聲都是我們繼續奮發向前的動力。
十一、各位家長都非常關心孩子在學校的學習與生活,興德雖然是個規模很小的學校,也是個友善的校園,希望家長有任何意見,可以透過導師反映或打電話、E-mail或來一趟學校,表達意見或請求協助,我們都樂意為大家服務或說明。
校長 賴延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