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30日 星期四

興德週報第702期

§校長隨筆§

一年一度的行動研究專書即將付梓,興德夥伴用心看待教育,堅持專業發展的熱情與行 動,實 在 難 能 可 貴 ! 週 三 下 午 在 備 課 社 群 時 間 進 行 課 程 與 教 學 研 討,老 師 們 針 對 文 本 預 習 與 素養教學熱烈討論;也有同仁在假日學習數學奠基模的教學技巧,返校後在社群研討,並在 課堂上實踐,凡此總總,都證明興德教師團隊為了孩子的學習,展現高度熱情,即知即行, 自我反思,與時俱進的行動力為教育注入源源不絕的活力! 臺北市復興高中前校長李珀教授曾說過:「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藝術,既須重視 流程條理,也要兼顧創意與感動」。一門課的教學流程能夠具備清晰的邏輯架構;教學內容 條理分明,環環相扣,則已經具備有效教學的條件,而建構有效教學則須以教師專業發展為 基礎,教師有足夠的專業,不僅會教,而且善教、樂教。

興德國小向以學生學習與教師專業為經營校務之核心,興德教師團隊長年浸淫於專業成長,已形成優良之校風與傳統,其所反映於教學之成效亦獲社區家長所稱道,長年下來,累積的教學研究成果,透過逐年編輯成冊,分享教師之智慧資本,擴大影響,亦為臺北市教育界所週知。自二十餘年前開始,興德教師團隊將課程與教學實施的成果開始收集彙整,在當時已屬開創風氣之先,從民國 87 年開始更是逐年出版,自今已連續 19 載,這項作為一直延續下來,已經成為興德獨特且引以自豪的優良傳統,這是興德的特色,也是臺北市教育界工作夥伴們的共同評價。

今年專刊的內容豐富多元,包括了「興德有你在藝起」、「攜手共創璀璨興德」、「大家 一起來玩吧!啟動數學社群教師專業知能並增進學生數學學習動機之社群運作經驗分享」等 三篇行動研究得獎作品,分別敘說藝術家聚落、民俗體育特色課程及數學社群運作的過程與 反思;「我的禮物不一樣」、「小精靈的線對稱世界」等兩篇獲獎的教學活動設計,探討重大 議題融入教學,極具參考價值;「民俗體育 Happy 學、自在生活一起來」是本校榮獲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教育 111」標竿學校認證通過的文本,亦收錄於專刊,讓師生瞭解本校申辦「教 育 111」之過程與內涵,以期永續發展。

美國奇異公司(GE)前執行長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曾說:『A 級人才與 B 級人才 之間,最大的差別在熱情』。在專業成長過程中看到興德夥伴共享、共學、共好的熱情,大 家一同會教、善教、樂教,讓興德孩子會學、善學、樂學,興德團隊也將與時俱進,繼續朝專業發展之路奮發努力向前行!

2017年11月23日 星期四

興德週報第701期

§校長隨筆§

    昨天中午,家長會辦理水餃聯誼活動,感謝會長及副會長們的熱情邀約,飽餐一頓後,我與大家閒聊,談到興德寶貴資產之一,就是有非常正向的家長會。家長會是家長參與教育最重要的窗口,所謂家長參與教育是指家長與學校緊密合作,以增進學校的效能,提高學生學習成效效果為目的的教育觀念與做法。

  就國內外來說,家長參與教育的觀念與實務,是經過長時間的演化之後,強調雙方良性互動的合作與夥伴關係。許多學者認為,家長參與教育應該掌握以下六項核心的要領,才能產生最大的效果:1、強化親職教育,學校協助家長增進育兒與教養子女的技能,2、提供學校訊息,告知家長與學校教育活動與學生學習情形,3、規劃志工服務,延攬、訓練以及安排家長擔任學校志工服務,4、指導子女學習,鼓勵家長在家參與子女的學習活動,5、參與學校決策,邀請家長參與學校重要會議,共同決定重要政策,6、爭取並協調社會、企業與政府機關資源,提供家庭學生社區相關服務與資源。除此之外,如何促進家長均衡參與學校教育,保障弱勢家庭家長參與及表達的機會,校內外辦理專業成長研習班,政府有系統的辦理家長會幹部培訓與訂定適切的輔導指標,都是未來必須注重的重要事項。

  如果以上述六項核心要領來檢視,興德家長會不僅與學校建立了良性互動的合作與夥伴關係,優質、正向、溫馨與效能的組織文化更為人所稱道。家長會的月刊也恰巧在本月中旬創刊,我在裡面寫了一段文字與大家分享:「興德小而美,小而巧,小而精緻,校園角落處處可學習,而彌漫散發的溫馨氛圍更令人戀上興德。愛心、耐心、專業、熱情的老師與正向、支持、參與與鼓勵的家長交織成最美的風景。孩子是我們的希望,而家長與老師就是共同的推手,興德的家長會在歷任幹部努力之下,秉持優良的傳統,一直是學校最佳的合作夥伴,所有志工犧牲奉獻,更是孩子最佳的學習典範與標竿。」,適逢家長會月刊創刊,謹代表全校師生為家長會的用心與付出致上最高敬意與謝意!

資料引用自:吳清山、林天佑(2011)。教育e辭書。臺北市。

2017年11月16日 星期四

興德週報第700期

§校長隨筆§

原定今天上午要再次進行防災演練,但因為氣候不佳,先暫時順延,小蓓主任仍利用 兒童朝會,與孩子一起示範正確的避難姿勢,說明每一個動作的必要性,不僅加深師生防災 意識,更提升防災減災的技巧。

「安全」是經營學校最核心的要求,提供安全的校園環境是學校的基本任務,面對天然 災害與治安事件頻傳的環境,安全防護的機制也應該與時俱進,自我保護的意識與技能也是 現代國民必備的生活素養。興德國小的校園安全防護機制大體上分為硬體與軟體,孩子學會 並養成正確的避難技巧,平時演練並落實各項防災機制就是軟體之一。

在硬體方面,諸如改 善校園死角,加以適度的照明,不僅美觀,也降低校園角落的安全顧慮;透過定期檢核,確 保校舍水電安全;其次,學校圍牆周邊與校內共設置許多監視器,除了能了解圍牆周邊及校 內各出入口與角落的動態,監控歹徒侵入,更能及時預防孩子不當的危險舉措。 在軟體方面,校警與保全,每小時巡邏校園,行政同仁及輪值導護老師也定時巡視,校 長與主任每日多次巡堂,在上課時段形成多層綿密巡邏機制;而圍牆外圍周邊也有員警及社 區守望相助隊定時巡邏;在門禁管制方面,嚴格落實換證制度,確實掌握校外訪客動態。 我們在軟體部分雖然盡力建立綿密周延的機制,但由於天然災害與人為犯罪的不可預測 性太高,還是不能保證百分之百的校園安全,所以根本解決之道,還是要建立親師生的安全 防護意識,教職員平時要熟悉緊急應變各項措施,更要教會孩子懂得應對與應變。

以防災教育的規劃為例,全校教職員同仁務求具備防災意識與技能,首重落實防災應變 組織整體機制的運作與流暢,並能互相補位,確實到位。其次強調課程教學系統性與永續性, 在學生學習上,嘗試延伸現有學科內容,發展課程模組的方式融入相關領域,期許防災自我 保護意識能扎根於每位學童心中,透過操作與體驗,內化成為生活技能,並藉由學童的影響 力,將防災減災意識與技能擴散至家庭及社區。而在人身安全方面,要教導孩子上廁所要結伴同行,不隨陌生人到校園角落,看到著訪客背心的客人以禮相待,遇到未著訪客背心及識 別證者則提高警覺並立刻通報老師等等。

提供安全的校園環境是學校最基本的任務,安全防護的機制也應該與時俱進,例如臺北 市國民小學全面建置校園電子圍籬,利用科技資訊傳輸,能更及時發現不當入侵者,運用警 民連線,及早處置以維護校園安全,師生安全會更有保障;此外,也要隨時宣導演練師生自 我防護的方法,比如孩子學會使用安全警報器,建立保護自我的安全意識與技能才是最根本 的做法。全校師生除了具備自我安全防護的知識、態度與技能以外;更需同時善用學校社區 化的優勢,整合社區相關資源,藉由學童的影響力,將自我安全防護與防災減災意識與技能 擴散至家庭及社區,學校、家長、社區共同攜手合作,讓孩子倘佯於安全、溫馨、精緻的生 活環境!

資料引用自「災害應變參考程序手冊」,2011,教育部



2017年11月9日 星期四

興德週報第699期

§校長隨筆§

 108 年度上路的 12 年國教新課綱的強調素養導向教學,素養導向的課程與教學之實施 含括了三種型態: 
第一種是領域的素養導向課程與教學實施,部定課程在國小階段是領域學習課程,領域 學習課程的節數占學習總節數的八成以上,因此領域內的素養導向課程與教學設計是最基本 的型態 。 

第二種是跨領域的素養導向課程與教學設計,課程統整是新課綱課程中的重要精神,課 程統整的面向和做法很多,領域的統整是一種方式,這種型態的課程與教學設計仍舊維持領 域型態的教學,但是哪個領域先教後教,可以有一定的順序,但也沒有一定的先後關係,端 賴課程與教學設計與實際需求而定。 

第三種是主題式的素養導向課程與教學設計,在實際生活中孩子遇到的問題中,所分屬 的領域界線並不清楚,這是一種追求超越領域思考,或者可以說是更為統整的素養學習。跨 領域的課程是維持領域教學,每一位老師任教與自己領域跟主題有關的內涵;而主題式的素 養導向課程老師教授的內容很可能跨越不同的領域,所以當老師進行主題式的素養導向課程 設計時,老師之間相互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就顯得格外重要。

在上面介紹的三種型態中,領域內的素養導向課程與教學必須由各領域的授課老師在平 日教學中落實,跨領域的素養導向課程與教學設計與主題式的素養導向課程與教學設計則可 以配合學校的活動、彈性學習課程等,來設計學校本位的素養導向課程與教學,這兩者所佔 的份量與領域內的素養導向課程與教學設計,相較是之下比較少的。 

老師在進行素養導向課程與教學設計時要重視學期和學年的備課,學期或學年備課是一 種重視整體性和系統性的做法,老師是否能教對、教會、教好取決於老師的備課,如果老師 一直用教科書上的光碟,老師就沒有存在的必要,專業性也就喪失了;老師在學期和學年備課時,必須清楚了解各領域的核心素養內涵,將教科書的內容進行全面的檢視,分析學習表 現和學習內容交織而成的學習目標,依據目標轉化教材來構思教學與評量活動。

老師在備課的時候要思考每一堂課或每一課累積起來可以統整形成的概念與原則,這些 概念與原則可以如何應用,教孩子怎麼應用,然後來規畫跨課堂、跨課和跨領域的課程。同 時也要落實期中備課,學期中的備課著重於教學與評量活動細節的設計;在備課之間,老師 們互相的觀課跟專業回饋是最佳的方式,在新課綱中規定,校長和老師每年都要舉行公開授 課一次並進行專業回饋。所以老師在期初期中備課後,還是應該結合觀課活動,進行系統的 觀察記錄,並且進行專業的回饋。

九年一貫課綱的教學並非是完全沒有素養的內涵,而是未來我們的教學必須更加重視孩 子 素 養 的 培 養,除 了 領 域 教 學 紮 根 外,跨 領 域 與 主 題 式 的 課 程 與 教 學 之 知 能,是 未 來 教 師 專 業成長必備的利器,12 年國教課綱是九年一貫課綱的進化版,老師也需與時俱進,專業跟 著隨時進化,才能面對未來的挑戰。 

資料引用自 
一、葉興華(2017)。談素養導向之課程與教學設計。臺北市國小共同備課手冊。臺北市。

2017年11月2日 星期四

興德週報第698期

§校長隨筆§


12 年國教課程是九年一貫課程的延續,在強調核心素養的 12 年國教課程當中,課程與 教學設計究竟要如何進行,是學校老師最關心的課題。在 10 月 17 號的興德週報中 ,提及 臺北市立大學葉興華教授指出,核心素養是適應生活和面對挑戰的知識、能力與態度,因此 老師在教學時必須掌握「教對」、「教會」與「教好」三個層次,茲針對此三個層次,依據葉 興華教授之論述,摘要如下:

 一、如何教對: 現在的生活情境,各方資訊充斥,日益複雜,必須要以正確的知識當作基礎。所以教對 是第一個必要,教對就是「用正確的方法教正確的內容」,可能有人認為只要照著教科書教 就應該教對,其實教科書中的內容雖然不外乎知識、能力與價值,但是,這些都不是只教教 科書所能發揮的功能,老師必須藉助同儕共同備課,不斷精進才可以應付。 

二、如何教會: 教會就是「教導學生知道如何學習」,在教學的過程中,最基本的是老師本身對知識的 理解。最重要的是思考教學生如何學,而不是只有把學習的內容講述而已。不會教學的老師 常常就是把課本內容講完了,或者是他們無法理解學生為何不會。會教學的老師會將學習內 容適當的拆解,運用策略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思考,澄清迷失的概念,讓學生不只學會了內容, 更學會了學習的方法。在老師教對之後,教會成為第二個需要思考的層次。 

三、如何教好: 教好是真正把學生引領邁向素養導向的學習,教好就是在學生學會正確的內容跟學習方 法之後,能夠應用他所學來解決問題、分析和評鑑,進而有所創新。 因此在教會學生之後, 必須提供情境與機會讓學生去運用、統整和實踐。

以國語文教學為例,在段落摘要教學的時候,老師常會教孩子把不重要的訊息刪掉,然
後把剩下的內容串聯或用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刪掉訊息」是正確的方法,執行這個方法 所剩的大意為正確的內容,這就是「教對」。但學習困難之處是「不會分辨訊息的重要性」, 所以老師就要引導學生運用課文標題、標點符號、連接詞等策略分辨訊息的重要性,這是「教 會 」。 老 師 如 果 能 夠 繼 續 引 導 孩 子 運 用 前 面 的 策 略 , 完 成 整 篇 課 文 大 意 、 完 成 其 他 課 文 甚 至 是社會科文本的閱讀,這就是「教好」。

教對、教會和教好代表由低到高的三個層次,它具備了以下的意義:

 一、教對、教會與教好對應到學生學習,則是學對、學會、學好。前面的層次是後面層次的
基礎,前面層次做到了,才可能達到後面的層次。但是前面的層次做到了,後面的層次 卻不一定能夠達到,每一個層次的設計都需要老師精心設計。

二、老師雖然努力設計教學,但是學生如果達不到較高層次,可能是方法不適合學生的特性, 相同的教學,部分的孩子可能僅達到部分的層次,所以仍要注意差異化的教學。當然也 可能是評量的方法未能適切評量到所學的內容,再加以孩子有多元的智慧,所以多元評 量更有其重要性。 

三、學對、學會是基本的目標,發現學生的優勢,適當的啟發讓孩子學好,這就是適性揚才。 而學好本身也有層次性,知識複雜度越高,應用的情境越困難,所以學好也就是素養, 達到的層次也就越高。

單次的簡單或複雜的學習中,不一定可以達到三個層次,由於是 螺旋式的課程結構,如果能夠把握每一次教學的機會,達成三個層次是可以預期的。所 以老師在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隨時讓孩子保持學習的熱誠,這是素養導向課 程教學不可忽視的環節。也由於學習是不斷累積的歷程和結果,同時也涉及運用與行為 的實踐,所以實作評量的進行,有其必要性以及重要性。

總之,面對 12 年課綱,老師必須充把握核心素養導向課程與教學的理念與內涵,在課 堂上「教對」、「教會」、「教好」,讓學生「學對」、「學會」、「學好」,適性揚才,成就每一個 孩子,學會終身學習,讓孩子能夠全人發展。 

資料引用自 1.葉 興 華 ( 2017)。 談 素 養 導 向 之 課 程 與 教 學 設 計 。 臺 北 市 國 小 共 同 備 課 手 冊 。 臺 北 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