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31日 星期三

興德週報第505期

§校長講談§
《期待登仙跡岩不只是登山活動而已》
校長 洪瑾瑜1011029
興德過了50週年以後的校慶要做甚麼更有意義呢?方法當然可以很多。
我個人過生日都不喜歡吃蛋糕,因為蛋糕會使我增胖,我早已將蛋糕視為只可遠觀的佳餚,盡量不要再碰觸,我個人也不喜歡此時去血拼,而是喜歡利用這一天想想自己的人生價值。
今年,當體育組長永國老師提出有幾位老師說校慶活動不要再是表演、競賽或闖關,想要全校登仙跡岩,大家來練練體力;我當然支持,希望老師們也會加以討論這一個登山活動如何進行會更好。
最近,除了訓導處去了兩趟路線探勘外,上週三下午我們全校教師也一起去走了一趟仙跡岩步道。希望路線有了規劃之外,老師會和孩子們聊一聊仙跡岩的自然或野史。
因為山上植物種類繁多,雖然這一個季節開花的植物不多,但仍可以欣賞到一些不同的風情,那一天我看到路邊有油點草、還有稀少的蟛蜞菊、有聚成群落的紅色野薑花,當然這個季節最美的是臺灣欒樹,山上還有很多相思樹與樟樹,我還看到九芎、構樹與正在開粉紅花的木芙蓉。
此時登山是可以遠觀藍天白雲,也可以享受秋風清爽的滋味,還有汗水漸漸浸濕衣裳的感覺,那是一種身心舒暢的感受。
我還希望各年級或班級親師生到了山上,可以找到一個舒適的觀景位置一起欣賞一下四周圍的景觀,例如101大樓在山上是清晰可見的,還有八仙之一的呂洞賓的腳印在哪裡,好幾個木造涼亭各有造型,木棧道為了繞過幾棵樹,特意轉彎與繞道,這也讓木棧道依地形有了些變化!也許我們可以讓孩子們坐下來一起感受一下休息的美感。
我還真希望細心的孩子可以算出我們走了幾公里,體會仙跡岩的高度其實並不高,我們走一兩個小時的長度其實也不長,讓這一個體能活動變得更有意義與價值。

一、上週天下閱讀列車來校三天,謝謝教務處及書香媽媽的配合:
每學期這個活動讓各班一起讀了不少新書,真好!
二、上週三下午全校教師同仁一起到仙跡岩探勘路線:
謝謝訓導處及全體老師的配合,當天天氣舒爽,走起來一點都不累,我有一路拍一點植物或景點等,可惜忘了拍下各路線的公里數,好像也沒有看到老師們在拍照,個人覺得我們最好能確定低中高年級走的路線不同的公里數更佳!
三、謝謝素美護理師:
最近完成一四年及健康檢查以及流感疫苗注射。
四、週四及週五我到臺中科博館參加全省各縣市海洋教育推動成果報告及研討會:
看到全省各縣市均成立海洋教育資源中心,辦理教師研習或學生體驗活動都很用心,在教育界看到不同縣市的努力,除了讚佩,我也學到最多,有機會會分享給本市其他老師了解。
其中有安排短暫的時間參觀科博館,一個是劉其偉先生蒐藏原住民生活用品的大洋洲特展,一個是李安大導演執導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特展都與海洋教育有關,讓我們見識到與海洋有關、不同地區或國家有不同面向的生活。真棒!
五、已完成期中評量的審題:
謝謝教學組孟津組長的彙整與處理,也謝謝幾位職工協助印製完畢。
六、週休假日我回到東港照顧爸爸媽媽及公婆:
我的家鄉東港鎮剛辦完三年一科的迎王活動,這也是與海洋教育非常相關的活動,我在鎮上騎著腳踏車探訪幾個廟宇,彷彿回到小時候的情境中,感謝每週有週休假日時間,還有高鐵來回的方便性,讓我可以快速回到家鄉探視家人。未來有機會談及海洋與宗教議題,我也可以累積一點看法來分享。

一、本週為期中評量週,週三下午為期中評量成績處理。
二、上週天下閱讀列車到校,感謝老師積極配合及許多行政同仁、志工家長協助,讓活動圓滿完成。
三、本週英語教材甄選完成送件。
四、本週頒發100學年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指標通過證書,共計14人;頒發教師專業發展評鑑進階人員證書,共計8人;轉頒邱筠佳老師參加教師組國語文競賽朗讀第五名獎狀;轉頒陳瑞香主任擔任原住民語教師聘書;轉發東華大學實習輔導教師聘書,共計6人;預告下週轉頒本校參加臺北市第13屆行動研究獲獎人員獎狀。
五、宣導課後照顧行政輪值人員巡邏簽註時間為5:30及6:30,若有特殊事件須處理,可運用會客室空間,感謝課後輪值人員的辛勞。

一、學生校內衛生、安全及秩序宣導事項:
(一)到操場活動完畢,隨身物品要記得帶回,若有遺失物品請到訓導處失物招領處認領。
(二)下課不要在走廊樓梯間追逐奔跑,玩耍嬉戲時不要高聲尖叫。
(三)各掃區的督導老師,務必在場指導學生打掃,並維持掃除秩序。
二、本週為期中評量週,課後社團活動均停止上課一次。
三、10/24(三)下午進行仙跡岩踏查活動,感謝全校教職員工踴躍參加。
四、11/12(一)下午召開校慶活動工作會議。
五、感謝三年2班班級導護,協助第9週學生上下學安全。

一、依教育局來文宣導校園火災事件,總務處持續進行定期檢消防安全設備是否正常,並對全校同仁加強用電(火)安全宣導,以避免火災發生造成災損。
二、本週四總務主任參加「公共工程標案管理系統研習」,地點在公訓中心。
三、請行政同仁配合:公文最速件、速件,請把握時效完成陳核,公文陳核完畢請盡速歸檔,歸檔時請在公文右下角寫上頁數。並請加強注意公文之程式類別、文字是否通順、措詞是否恰當、有無錯別字等,以增進公文書之品質。雙面列印之回收紙,應應用於機關內部參考資料用,不宜作為公文、文稿及附件使用。

一、請多多鼓勵學生投稿戀上興德第11期:
(一)本期主題一為「那些年 我和阿公(阿嬤)在一起 」,歡迎學生投稿,內容以小朋友與家中祖父母相處生活趣事描述為主。
(二)主題二為「不一樣的體驗」,內容以學生在生活中曾經有過的特別體驗為主(例如:養寵物、攀岩體驗、參加比賽、防震演練體驗、煙霧體驗或其他生活中的新鮮體驗等)。
(三)請以精闢的文字來敘述,字數限150字以下,若文章過長,主編將酌予刪減,請各班學生自由投稿。
(四)請各處室活動報導於11/20前交稿。
二、本週四、五8:00~8:30開始進行一年級注音符號補救教學,地點:美勞教室。
三、本週發下11/9星期五晚間19:00~21:00辦理親職講座參加意願調查表,請鼓勵家長踴躍參加。
四、本週一上午10:30召開個案會議,地點:資源教室。
五、家庭教育中心宣導申請家戶申辦『愛的銀行』帳戶,歡迎踴躍開戶!(週一發下宣導活動單):為推廣家庭中「愛也可以累積存款」的理念,鼓勵家人共同學習、彼此關心,本局製作「愛的存款簿」供市民於生活中累積家庭之「學習存款」(為家庭生活做學習)及「行動存款」(對家人表達愛意、彼此關懷、付出行動),我們就是在彼此的關係中增加了「愛的存款」,點滴的累積都是生活中彼此鼓勵的正向能量。
六、10/30(二)兒童朝會頒發開學日祖父母陪同子孫上學去的獎品,本校有八個家庭獲獎。
七、10/31(三)參加輔導主任會議,地點:北市大同區蓬萊國小。

一、10/30(二)舉辦家長參觀日,邀請校長列席參觀結束後的座談會。
二、因應教育向下延伸至三歲幼兒的政策,思考未來幼兒園如果增班,需要的教室空間規劃如何安排。

§教育充電站§
《給十二年國教成功的機會》
資料來源:《親子天下》作者何琦瑜
十二年國教的目的,不應該是消極的「減輕升學壓力」;而是積極的「成就更多孩子」。
十幾年前的第一波教改,一整代在受教過程中曾受迫害的成人們,渴切的把「減輕壓力」當成教育目標,因而廣設高中、大學,大量、快速的在各方面鬆綁,極端的追求「快樂學習」……諸如此類的做法,就像在籃球比賽裡,為了減輕球員壓力,每人發一顆球一般,會使得球員不知為何而戰,比賽成為荒謬的鬧劇。
殷鑑不遠,這一次的十二年國教,不論家長、老師、決策者和媒體,都不應該再訴求「減輕升學壓力」,或以此為期待、為「目標」,來檢測十二年國教的成功與否。
《親子天下》雜誌三年來頻繁的報導國中現場的教學扭曲:升學壓力,使得學校成為沒有學習在發生的「補習班」;五大關鍵考科的老師,只教導「應考技巧」,訓練學生成為「考試機器」,日以繼夜的,把青春浪費在填滿劣質測驗卷中。去年的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閱讀評比,明顯看到我們的國中生並沒有因為「更努力」而「更有競爭力」;老師們也沒有因為「很辛苦」,而看到值得驕傲的成績。少年們被考得失去了思考能力、失去了學習的動機與熱情;老師們被消磨的失去了教師真正的專業:設計課程、引導學習,提供適度的評量,因而有能力因材施教。
任務一:啟動中學教育的「學習革命」,提升獨立思考的能力
十二年國教,試圖拿掉「升學」的緊箍咒,但這只是「手段」、「過程」,而不該是「目的」。在成績至上、聯考(或基測)魔咒的重砲摧毀下,國中教育如同亟需重建的廢墟,整個社會應該要花更多力氣與資源,關注、重建國中教育的課程、教學與文化。
拿掉了「考上高中」的紅蘿蔔之後,該用什麼方法激勵學生認真學習?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如何透過多元的評量方式,培養學生除了「會考試」之外,更扎實的核心能力?
在資訊氾濫、電腦取代傳統記憶的新時代,世界各國的教育都在轉型為「以學生為中心」,看重學生「如何學」,多於老師「教什麼」。讓學生、教師、家長,成為互動交流的「學習共同體」,而不是單向的「你教我聽」。如何改變教師與教學的傳統思維,把投注在填鴨知識的無謂精力,轉化為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讓學生擁有學習的方法和策略,得以自己成為知識的創造者?
任務二:提供學生自我探索、做選擇的能力
學校能不能塑造多元的環境、支持的輔導系統,讓青春期的學生除了上課之外,也能透過社團、活動學習認識自己、與他人相處,並得到不同的探索機會?讓沒有學術傾向,但有其他能力的孩子,也得以在學校有發揮的舞台、學習的可能,不必再「陪公子讀書」?
讓每個受完十二年國民教育的孩子,成為一個好公民,有適應社會的基礎能力,與實現自我的機會,這才是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最終目的。教師的教學能力與專業、學校的課程設計與氛圍經營、整體社會價值觀的多元化,才是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關鍵成功因素;也才是在「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時代,所有人應該關注的焦點。
曾經有朋友問我,我們的孩子將會是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受害者」,還是「受益者」?我的回答是:家長可以是決定性因素。這個回應或許有些天真,但我真的認為,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大方向下,家長的態度和作為,可以幫助我們的孩子,成為這個時代的「受益者」。
《親子天下》長期關注、報導教育政策與相關議題,但這次專刊中,我們刻意先暫時放下許多對十二年國教政策、升學制度的質疑與批評,想要透過比較完整的資訊提供,先安父母的心。
我也有個剛升上六年級的兒子,將要面對「過渡期」中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我很明白家長面對當前媒體「每日一爆」、訊息紛擾的不安。但做為父母,我們可以掌握的事,看似微瑣卻極有力量。長期來看,如果我們花更多心力觀察、陪伴、了解我們的孩子,幫助他發展堅強、健全的內在,來面對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不論如何波折變動,他都能有安全感和信心,他就能成為「受益者」。
短期內,很多事情不會驟然改變:喜歡讀書、有學術傾向的孩子,還是要鼓勵他好好讀書,為自己做好計畫。二五%的「特色」或「明星高中」,看起來還是要經過激烈的競爭;傾向不明確的孩子,從小開始,就讓他學習有多一點機會做選擇,並且為選擇負責任。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常常針對目前的狀況,跟他討論他的想法,讓他在安全的情況下多做嘗試:他喜歡什麼樣的學習環境?什麼事對他是重要的?他的興趣、喜好、最愛、最痛恨……,不論制度如何改變,外在環境如何不利,幫助他學會獨立思考、學會為自己做選擇、負責任,都是比「進哪所高中」更重要的事。
對教育決策者、領導者而言,應該要特別在意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後遺症。如同多數歐美國家的現況,當公立高中社區化成為事實,不同學區居民的社經地位、家庭資源的差異,勢必會加深整個社會的M型化與貧富差距:家庭社經地位高的區域,家長、學校資源多,學校經營「富者愈富」;偏鄉弱勢地區的公立學校,因為家庭資源、社經地位、文化刺激的不足,學生問題叢生、教師流動率高、家長又沒有支援系統,容易造成向下流動、貧者愈貧的惡性循環。因此,我們也強烈呼籲主政者,提早開始做預備,強健公立學校的體質,做為防堵「馬太效應」的最後一道牆,讓社會的公平正義仍得以透過教育體系實踐。
讓十二年國教有成功的機會,幫助更多孩子成為教育的受益者,應該是我們所有人共同的願景。我們也應該以此為前提,在自己的位置上,採取良善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