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1日 星期四

興德週報第502期

§校長講談§
《看新聞想問題─愛應不分宗教、專業應不分黨派》
校長 洪瑾瑜1011008
從一則宗教界大事,一則政治新聞報導看我們如何解讀愛的成份與專業。
令全臺灣人尊敬的天主教樞機主教單國璽病逝了,令人感動的是各宗教界代表八日齊聚佛光山,以天主教追思儀式送別樞機主教單國璽;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法師與單國璽生前交情甚篤,因此辦理這場追思會相當有意義,證明宗教信仰雖有別,但宗教的出發點是「愛」,「愛」無國界,全天下都是一致的,星雲指出,構成宗教主要是教主、教義、教徒三部分,教主、教義因個人信仰需求不同,不必強求一樣;但是,教徒雖然信仰不同,卻可以像兄弟朋友一樣,不應該對立。星雲說單國璽是有慈愛胸懷的人,此次宗教界共同辦追思會為他送別,期盼宗教界秉持單國璽的慈愛,讓所有的信徒永享和樂、平和、和諧。當天星雲法師因中風的因素,無法站起來,只能坐在輪椅上出席,他在追思會上,想起昔日與單國璽的互動,忍不住拭淚。
另外,我在2012年9月23日看到一篇短評「當專業遇上偏執」,裡面談到已故的前美國總統雷根在一次遇刺後緊急送醫,手術台上,雷根還跟圍著他的醫師群開玩笑:「我希望你們都是共和黨的。」而醫師群也幽默地回道:「報告總統,今天我們都是共和黨!」
這當然是雷根幽默風趣的玩笑話,所以隨後雷根和醫生們相互哈哈一笑,接著便專心進行手術。
但是在台灣這卻不是笑話,因為陳水扁先生的轉診醫療問題,害得醫院被貼上藍綠政治標籤。陳水扁的女兒陳幸妤質疑北監將他父親從署桃轉診到醫學教學中心,最後,轉診到臺北榮總,是不負責任的事,榮總接下這一份棘手工作,卻被陳幸妤誤解成「拿槍桿子對著扁的醫院」。
事實上,大家都知道專業救人的醫生心中不分國界,也不會分黨派、性別,更不能有貴賤或歧視的,醫師不該有任何政治立場,面對病人,當然要一視同仁,不該分藍綠。
 如果陳水扁及其親友自行把醫院分藍綠,認為自己要在馬偕才能得到好的照顧,不肯去「槍桿子醫院」,這是以小人之心度醫師之腹,這對臺灣整體醫學界的嚴重侮辱。
手術刀切下去,流出來的血都是紅的,哪會分藍綠?以不講理的被害妄想症來羞辱醫學界專業,實在是耗損我們民眾的同情心,更傷害了整個臺灣社會的信任感呢!
兩則新聞一起看,一則是星雲法師不分宗教派典、化小愛為大愛,為單國璽主教辦天主教追思,一則是陳幸妤女士雖為專業醫師卻質疑榮總醫師的專業,失去了她專業的偏執,讓我感慨萬千。
一、恭喜上週五晚上家長代表大會選出新學年度家長會長、副會長及家長會各幹部:
恭喜莊雅惠女士當選會長,史耀雄先生、鄭珮玲女士、陳怡如女士當選副會長。
二、謝謝永國與哲賢老師最近加強學生體育參賽前的訓練:
包括國小運動會的項目及毽球都利用晨光或中午時間加以訓練學生,謝謝兩位!
三、看本校學生穿制服與體育服越來越鬆散:
請導師與訓導處均應加強要求,家長也一樣,不要太疼小朋友,忘了他應遵守的團體紀律。
四、週一下午要連續舉開特教推行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中輟生輔導委員會、家庭教育委員會、教育關懷推薦等輔導會議:
請各位老師有擔任相關委員的部分要配合時間出席。
五、謝謝鄭主任已召開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推動小組會議:
本校已參加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工作進入第六年,這六年來,我尊重大家的結果是「一校兩制」,甚為奇特,未參加的老師也等於觀望了六年,個人仍表示遺憾。
六、謝謝資源班博舜老師與莅翔組長、麗珍老師、綾菱堯老師利用晨光時間指導學生做活動:
有些孩子就是天天生活在水泥森林中,所以回到家及沒有運動或活動,造成肢體動作不佳,資源班多利用體育器材或活動增加他們身體的協調與動能是很好的,謝謝幾位老師了。
七、晨光時間我常常與維珍老師在場指導學生掃地的動作:
有的學生連拿掃把與畚箕的方式都不太協調,因為現在的家庭環境大都很乾淨,沒有垃圾,不太需要掃地,連拖地都很少交給孩子做,大多數的家庭是灰塵多、會使用吸塵器。只有學校有較大的面積需要打掃,所以請導師及掃區指導的同仁都要用最淺顯易懂的方式加以指導。

一、本週三國慶日放假一天。
二、本週一教師早會由林美芳老師分享天下基金會辦理之「教出學習力」論壇內容。
三、預定10/16星期二上午配合教育局辦理基本學力檢測,對象為六年級,科目為國語和數學,當日六年級暫不參加學生朝會。
四、教室走察及觀課計畫於10月份開始進入逐步實施階段;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推動已於上週完成推動小組會議之審議工作,教專評鑑夥伴101學年度新分組公佈實施。
五、依據導師聘任辦法每月召開導師會議,暫定會議日期為10/26、11/23、12/28、3/22、4/26、5/24。
六、本週四上午東華大學林玟秀教授蒞校進行實習教師訪視。
七、敬請全校教師持續配合推動閱讀計畫。
八、敬請全校同仁適時更新教學環境佈置內容與形式,以達境教及相互觀摩之效。

一、學生校內衛生、安全及秩序宣導事項:
(一)安全教育宣導-行人『停、看、轉、揮、動』安全過馬路五步驟:
1.停─停人行道不強行
2.看─看看號誌小綠人
3.轉─轉左轉右等車停
4.揮─揮手微笑表謝意
5.動─動身體起步快步行
(二)請同仁督導整潔工作時,多加提醒學生,打掃時勿邊掃邊玩,勿揮舞掃具,打掃完畢勿逗留掃區嬉戲,應速回教室。
(三)為安全考量,請協助叮嚀提醒高年級學生不要背低年級小朋友上、下樓梯。
(四)請協助叮嚀提醒學生不要攀爬籃球架,以免發生危險。
(五)在走廊奔跑,玩追逐遊戲的情形仍然很多,須請各位老師持續協助提醒與制止。
二、預計10/15(一)下午1:30召開期初交通安全委員會議。下午1:50召開健康促進學校委員會議。另下學期本校將接受年度交通安全教育評鑑。
三、10/9(二)辦理一、四年級學生尿液篩檢初檢工作,篩檢項目含尿糖、尿蛋白、尿潛血及尿液酸鹼值。請提醒學生尿液收集不得少於5ml。
四、10/19(五)由市立聯合醫院(婦幼和平院區)健檢工作團隊到校,辦理一、四年級學生健康檢查,實施地點:生活學習教室,煩請一、四年級老師於10/9(二)前回收回條。
五、直笛團預計10/11(四)舉行新團員甄選,上午場7:55-8:40為自選曲背吹項目,中午場12:30-13:00為視奏項目。
六、10/9(二)兒童朝會時間,邀請文山區交通分隊警員蒞校宣導交通安全教育,宣導主題:意外事故預防與處理。
七、各班請於10/12(五)前完成模範生選拔,名冊並送訓育組彙整。
八、感謝四年2班班級導護,協助第6週學生上下學安全。
一、幼稚園旁邊廁所,為因應幼稚園學童使用方便,改回原本手動裝置,請宣導協助隨手關燈。
二、10/15(一)進行本年度校務會議委員選舉。

一、10/5晚間辦理家長代表大會,選舉結果由莊雅惠女士當選本屆會長,副會長由史耀雄先生、鄭珮伶女士及陳怡如女士當選。
二、10/8下午1:30召開輔導室相關會議,依序如下:
◎1:30~召開友善校園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會議
◎1:40 ~召開性別平等教育推行委員會議
◎2:00~召開中輟生鑑定復學輔導就讀小組會議
◎2:10~召開家庭教育委員會議(家長會代表暫缺)
◎2:20~召開特教推行委員會議(另行通知)
◎2:35召開教育關懷獎勵計畫推薦學生評選會議
(評選委員:四處室主任、三到六年級學年主任及家長會長擔任。)
*各會議參加人員請參閱附件
*請與會人員準時參家出席
三、10/9下午派員參加教育優先區申請案會議,地點大理國小。
四、10/11下午派員參加親職教育種子教室研習,地點龍安國小。
五、提請討論戀上興德第11期草案。

一、幼兒園上週已完成體適能檢測,本週五前會彙整報局。
二、本週二上午9:30召開大班特殊需求幼兒IEP會議,屆時商借輔導室開會。
三、感謝總務處協助改善廁所的燈,我們會重新指導孩子要記得隨手關燈。

 §教育充電站§
《借鏡日本:十二年國教的下一步    學習共同體的革命(二)》
文-黃郁倫(東京大學教育學研究科博士課程)
出處:親子天下雜誌24期
學校轉化為公共的教育
任何教育改革中,學校及地方都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佐藤教授認為,現今學校改革最大的困難之一,就是家長和教師間的不信任,及學校和地方間的意見分歧。這樣的不信任,反而造成孩子問題的嚴重化。如何消除家長、教師、學校與地方的分歧,佐藤教授主張,最好的方法,就是打開學校大門,讓地方人士及家長參與學生學習,並在實踐的過程當中,構築家長、學校及地方的「學習共同體」。「學習共同體」的「參加學習」,並非傳統的「教學參觀」,而是讓家長及地方人士,實際進入班級孩子的學習圈。與孩子同一平面,一方面引導孩子思考,一方面從孩子的學習過程中思考學習。
在日本實際進行的狀況中,「參加學習」的型態及參與人士非常多樣化,雖然規劃各有不同,但每個學校都出現同樣結果:家長們在剛參與時,只在乎自己孩子的表現及學習,隨著經驗的累積,漸漸會去關心其他孩子的學習及反應。而孩子們也因為教室裡許多大人的參與,更安心展現挑戰的欲望。在日本「學習共同體」的實踐中,家長及地方人士的「參加學習」,無形中激勵了孩子的學習欲望;也透過實際的參與,改變了學校、家長、及地方的對立關係,使學校教育轉化為「公共的教育」,大家不僅是「學習共同體」的學習圈之一,更有責任及義務為孩子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
實行「學習共同體」的學校,學生到底有什麼樣的改變?
佐藤教授回憶,許多自願參加「學習共同體」教育改革的學校。在加入時,都面臨學習崩壞,學生問題嚴重,甚至逃學的學生人數達全校學生總數十分之一。實行「學習共同體」後,因為上課不再只是背誦及考試,而是透過各種方式探索學習,學生漸漸獲得學習的成就感。許多逃學的孩子漸漸不再抗拒學習,反而認真思考、參與討論,有時表達的意見,甚至比成績好的孩子更深入、更發人省思。也因為家長及地方人士的參與配合,使學校、地方及家庭的關係更緊密,原本嚴重的學生問題也大幅減少。
雖然「學習共同體」的主要目的不是成績,但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及對學校的歸屬感,卻能反映在成績上,許多遠遠在平均之下的學校,一躍而達平均標準;隨著長時間的實踐,更有不少學校,已超越平均標準達到高標。成績並非「學習共同體」的目標,但因孩子學會「學習」的能力,享受「學習」的快樂,成績一躍而上。這樣的成績表現,並非訓練,而是孩子真正懂得、運用知識的結果。
「學習共同體」的學校,每年都會舉辦數次公開研討會,開放學校大門,讓其他學校的教職員進入教室參觀教學情況。許多校長及教師,在看過學生的學習情形後,產生感動及共鳴,紛紛積極的將「學習共同體」導入自己的學校。因為這樣的分享與感動,日本許多學校都由教師或校長發起,導入及執行「學習共同體」。佐藤老師深信,開發孩子潛能,只朝教材或教學法單方面改善,效果及維持度極有限。唯有地方、學校、教師、家長、學生一起努力,才能有效解決教育問題,進而提升孩子學習潛能。每個孩子都不能被放棄,保障每個孩子的學習,讓孩子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習能力、在探索中開啟學力潛能。佐藤教授,甚至每一位學習共同體的教師們都正在努力學習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