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隨筆§
兩週前,六年級的同學經歷了三天充實的畢業旅行,其中有一個晚上進行實境解謎,另外有 一個半天則進行了高空低空的探索體驗課程。如果將它當作是一個單純的休閒活動,其實就低估了探索體驗課程的價值。
探索體驗課程是戶外教育的一環,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總綱將戶外教育納入課程,融入議題,將戶外教育作為實踐素養導向理念的重要一環。我國的戶外教育其實行之有年,但是多數人仍以休閒旅遊的觀點看待戶外教育,在活動進行前如果沒有經過課程的架構,活動進行中或結束後沒有依照課程地圖進行反思提問省思,則探索體驗教育變可能流於形式。
探索體驗課程受到許多國家的重視,以新加坡為例,2014 年該國教育部要求中小學必須在正式課程內落實戶外探索課程,教學策略主要分為探索體驗基礎、學習戶外短長程徒步旅行學習,以及結合地方本位跨科目的問題導向學習。其理念其實與興德時間裡的探索體驗課程不謀而合。我國教育部在 103 年發布了「中華民國戶外教育宣言」正式宣示推動戶外教育,希望透過戶外教育相關政策的擬定與計畫執行,鼓勵各級學校走出戶外,探索生命,在挑戰自我、學習與人合作的團隊情境中,經由戶外探索活動,強化問題解決,培養堅強意志,挑戰逆境等重要能力。
108 課綱的核心理念是培養素養導向能力,也就是培養學生適應現在的生活與面對未來挑戰所需的知識、技能與態度。換句話說,落實素養導向教學理念,除了讓學生在教室內學習學科知識以外也,在自然環境中進行戶外探索活動,學習與自然和諧相處,強化個人的身心靈素質。在戶外教育政策的推廣之下,越來越多的教師嘗試將戶外探索教育精神(在安全中挑戰,突破舒適區,並在體驗中學習)融入在學校課程與活動當中。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像比知識更重要」我們過去對於學習場域和內容的想像,不外乎校園裡的教室以及書桌上的教科書,如今期盼透過戶外教育政策與戶外探索活動的推展,打破學習場域學習方式的框架,讓我們的孩子可以走出教室,在大自然情境中學習團隊合作,勇往直前的精神。興德時間的探索體驗課程同樣也秉持這樣的理念進行設計,希望透過課程的落實讓孩子在反覆的操作當中,學會挑戰自我,老師在教學前能夠設計和宜的活動,並適時以反思提問,反覆操作實踐,逐漸讓孩子內化為生活的能力,這是我們必須繼續努力的地方。
資料來源:
吳崇旗,「探索教育 培養合作與解決問題能力」,國語日報,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