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隨筆§
開學不久,教務處同仁精心策畫世界母語日活動,不僅讓孩子展現平常母語學習的成果,也藉由活動讓孩子了解台灣各族群文化差異,進而學習接納、包容與尊重。台灣是多族群社會,最早在台灣生活的原住民族,亦需要我們深入其語言、生活方式、信仰與文化。臺灣有其綿長久遠的歷史,至少六千年前,原住民族就已經住在臺灣,並發展出多元而獨特的文化,在 17 世紀外來移民擴張以前,原住民族乃為臺灣之主體族群。
原住民族係指「原居住於這塊土地的諸多族群」,臺灣原住民族是指原居於臺灣的各個民族,亦即相對於 17 世紀漢族移民移入臺灣前,便已定居在此的數十個語言及生活方式不同之族群所構成,屬於「南島民族」;其中臺灣本島的所有民族為「南島語系臺灣南島語群」,蘭嶼上的「達悟族」則屬於「南島語系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的巴丹語群」。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在介紹臺灣原住民族與世界南島語系民族的關係時即表明「臺灣原住民族屬於南島民族,在人種上屬馬來人種,臺灣是南島民族分布的最北端。」由於西方早期以「福爾摩沙」一詞稱呼臺灣,在部份文獻中又被稱為「福爾摩沙人」。目前經政府認定的原住民族有:阿美族、泰雅族、排灣族、布農族、卑南族、魯凱族、鄒族、賽夏族、雅美族、邵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撒奇萊雅族、賽德克族、拉阿魯哇族、卡那卡那富族等 16 族。不同的原住民族,皆有其特有的部落社區的文化特性及內涵。原住民族長期受到不同外來政權輪番的統治,賦予不同名稱,例如:「番」、「山胞」。這些詞都帶有很深厚的歧視。
臺灣原住民族各族曾是臺灣的主體族群,但 17 世紀後受外來移民數量的擴張以致居住範圍受到排擠,治權領域逐漸縮小;這些區域現今主要位於臺灣本島東部、西部山區以及蘭嶼,並由官方劃定為原住民族地區,簡稱「原鄉」,原住民族並享有自治權。此外,原住民族長期以來因都市化而流入各大都會區,現今已有約 46%人口設籍於都會區,部分區域之族人甚至認同其現居地為原鄉而形成部落。臺灣原住民族各族有其獨特的語言、生活及藝術所形塑而成的文化。臺灣原住民族給人的共同印象就是性情爽朗率性、有強健的身體素質、極佳的運動能力與天賦的美妙歌喉,讓人容易親近、很好相處。然而,在時間的流動中,因外來移民閩、客、荷、日等政治、文化的入侵,人口退減外,文化也面臨適應與同化的衝擊。
原住民族的文化,是臺灣發展的根,是臺灣在地認同的深層底蘊。我們期待政府能重視原住民族的生活空間保護及生存權益保障,讓他們的歷史價值,能持續的關照每個人的心思,讓人們懂得惜福感恩,懂得尊重相容,懂得感謝這些原先在臺灣生活多年的族群所耕耘的點滴生命力。讓我們所有人透過認同及理解原住民族群的文化角色,拓展我們的前瞻視野,保護我們的歷史傳承,開拓我們的胸襟與深化真善美的價值,讓我們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