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5日 星期五

興德週報第665期

§校長隨筆§

數位力-程式設計與運算思維

美國與德國等先進國家,都把數位力當成決勝未來的國力,未來老師與家長如何教孩子自主學習、跨界創新,如何培養結合人文領域與科技的跨領域人才,是臺灣未來教育得重大議題。十二年國教課綱即將實施,從中亦可一窺臺灣對此議題的因應,從國家教育研究院的資料亦有介紹,摘錄如下,與大家分享:
近來隨著科技發展日新月異,AI人工智慧威力,從會做家事或業務助手的機器人,到具備複雜演算力、展現高智能地棋藝或藝術創作等都已有長足發展。因此,當Google圍棋程式AlphaGo對弈韓國棋王展現威力時,臺灣如同世界許多國家關心「程式設計」如何豐富增益新世代的讀寫素養與溝通能力。
全球包括歐洲十五國、澳洲、臺灣、新加坡和韓國,共19個國家,正式將程式設計納入課綱。各國推動「程式設計」主要著眼於它是「聽、說、讀、寫、算」以外重要的新世紀的素養,透過程式符號去推理、解決問題,就如以文字和數字推理解題一樣。這也是資訊科技強調的「運算思維」,透過電腦科學相關知能的學習,培養學習者邏輯思考、系統化思考等運算思維,並藉由資訊科技之設計與實作,增進運算思維的應用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合作以及創新思考的能力,簡言之,當代教育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有設計思考與運算思維的能力,前者是發現問題、找到問題的能力,後者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國十二年國教科技領域課程包含資訊科技與生活科技兩門科目。放眼國際,諸多先進國家亦設有科技領域,強調科學、科技、工程、數學(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STEM)及設計等學科知識的整合運用,藉由強化學科間知識的連結性,來協助學生理解科學與工程的關連。因此透過科技領域的設立,將科技與工程之內涵納入科技領域之課程規劃,藉以強化學生的動手實作及跨學科,如科學、科技、工程、數學等知識整合運用的能力,應是此次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研修的重要亮點。
十二年國教總綱科技領域於國民小學階段並未規劃為領域學習課程,目前國小實施資訊教育多年,許多學校已經規劃並實施程式設計教學,隨著資訊科技與生活科技的整合應用趨勢,越來越多國小採取專題式、生活應用、動手實作的方式來進行,例如:機器人或自走車的設計上。因此,在這樣的基礎上,107新課綱鼓勵學校教師利用彈性學習課程,依照學校資源條件與學生特性,規劃跨領域/科目(科技領域與其他領域)的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課程與教學,學校也可以成立社團提供學生學習,希望能夠培養學生具有設計思考與運算思維的能力,具備與時俱進的資訊科技素養,成為主動、積極且負責任的數位公民。
全文引用自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第134期



2016年11月17日 星期四

興德週報第664期

§校長隨筆§

恭喜校務評鑑全數通過

上週傳來好消息,104學年度校務評鑑結果出爐,九大向度中,本校榮獲3項二等,6項一等,九大向度全數通過,在受評的公立學校中,成績名列前茅,表現優異,非常令人讚賞。
本校是在今年四月底接受校務評鑑,老師們忙著準備教學成長檔案及教學活動設計等資料;行政同仁必須將近幾年辦理的各項業務依評鑑規準與向度以書面系統性的呈現;主任們除了要完成校務評鑑自評報告,也要指導組長依照自評報告準備佐證資料;除此以外,為了讓兩天的評鑑工作順利進行,環境整理、場地布置、動線規劃、人員分工等事務性工作更是繁瑣,雖然早在半年前即緊鑼密鼓開始準備,但是興德團隊自我要求高,越準備越發現總有不足之處,應付平常校務就夠忙了,多了校務評鑑,為求盡善盡美,許多同仁犧牲假日,到校加緊準備,這份執著與熱情實在令人動容。
校務評鑑增加同仁許多業務量,加上平時的教學與活動仍然正常進行,大多數同仁也沒有經驗,強大壓力一定難免,所以我們早在一年前就開始著手準備,去年也到他校觀摩,寒假也邀請課程督學到校進行外部評鑑,一步一步按部就班來準備。我也鼓勵同仁以正向思考看待校務評鑑,所謂勞者多能,藉由操作過程可以提升自己各項能力;藉這個機會,在準備過程中檢核個人工作推動的過程,在評鑑中汲取寶貴意見,未來讓我們的工作更有效能,最後有效提升孩子的學習效能,這也是接受校務評鑑最重要的目的。
這次校務評鑑之於興德,具有非常重大的價值與意義。
一、由校務評鑑優異成績可以看到全校同仁的績效,亮眼的結果肯定大家努力的方向與目標,彰顯興德存在的價值,同仁士氣獲得鼓舞。
二、孩子的表現需長時間的指導,孩子的改變非一蹴可幾,從資料中可以發覺老師努力的軌跡與脈絡,老師的積極熱情得到肯定。
三、校務評鑑委員給予許多中肯具體的建議,在未來可以反映在行政、課程、教學與輔導的作為,讓興德好上加好。
四、本次校務評鑑重點之一是教學訪視,經由教學訪視教師的觀察,老師了解教學的亮點,經由回饋互動,蒐集改進意見,提升教學校能。
五、準備校務評鑑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興德團隊互動溫馨,卻也注重效能,大家互相體諒,善意提醒,一起完成工作的感覺真的很好,也提升團隊凝聚力。
興德規模不大,人力並不充裕,經驗與條件雖不足,但我們勇於接受極高標準的檢視與評鑑,也順利通過考驗,這是全體同仁共同努力打拼的成果。行政團隊任勞任怨,協調整合,日以繼夜辛苦準備;老師認真教學,追求精進,分工合作;研發處展現效能,經驗傳承,積極協助;家長會全心一意支持配合,幕前幕後相得益彰。我們同心協力,互相補位,確實到位,溫馨和諧有效能,所以才有如此亮麗的表現,再次感謝大家,非常感恩,興德有各位~真的真的真的非常好!


2016年11月10日 星期四

興德週報第663期

§校長隨筆§

再談幼童軍活動在學校教育的價值

上週六上午,本校幼童軍、幼女童軍到景美仙跡岩參加景美國小主辦、本校參與協辦的文山、大安區幼童軍野外探社活動,孩子們在山上操作、體驗、合作、互助,看到小小臉龐綻放學習的歡笑與自信,更加肯定對幼童軍活動的教育價值。
在今年5月的興德週報,我曾經撰文簡單介紹幼童軍教育的內涵,今天再深入介紹幼童軍的活動方式。幼童軍活動是以遊戲為主,以「叢林奇談」這本書為背景,發展出許多課程,利用戶外活動,滿足青少年的慾望。這是由於英國貝登堡爵士受到吉布林1907年諾貝爾文學獎作品《叢林奇談》的啟發,不但以狼做為幼童軍的象徵,更在吉布林同意下,以《叢林奇談》的精彩故事做為幼童軍活動設計的背景和主要依據,他以狼來比喻幼童軍,實在深具創意,因為在英國文化中,狼是一種聰明、活潑、機警、敏捷、勇敢、清潔、伶俐、合群又令人喜歡的動物,所以貝登堡就用小狼稱呼幼童軍,希望孩子們效法小狼、學習小狼的特質,尤其,《叢林奇談》中引人入勝的迷人故事成為幼童軍的最愛。
幼童軍有一套完整的教育活動進程,依獨特背景,有效的團導會活動,將小隊制度、徽章制度、榮譽制度融合於活動中,輔導健全人格。
小隊制度:小隊制度是幼童軍的根基,兒童有一個情意相投自由結合的有機性組合,他們就能自動地去從事各種童軍的活動,小隊中不僅是充滿了民主的氣氛,而且是高度流露著『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合作精神,可以使孩子體會到社會生活的微妙,因此學會了做人做事的道理,這是幼童軍訓練中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人生中絕對不可缺少的一種生活能力。
榮譽制度:榮譽制度的內容包含諾言、規律及銘言、宣誓、晉級等典禮,其他如義勇行為表現、就職,以及集會上和活動上等各種儀式與儀典。榮譽制度可以啟發兒童內在榮譽感,孩子有了崇高的理想,重視榮譽,自然地產生了自尊心,幼童軍精神是有賴於榮譽制度去促進的。如果幼童軍缺乏了榮譽制度的實施,猶如航海失去了它的方向,幼童軍也便談不上是一種訓練了。
徽章制度: 幼童軍晉級徽章以獸章(羚羊、狼、鹿、豹四級)為晉級章,須經考驗合格始得頒授。凡年滿八歲兒童自願申請參加幼童軍活動,經參加四次以上團集會,由團長、副團長、家長依據進程內容予以考評,確認已完成羚羊級進程,經宣誓入團後,頒授羚羊章並佩掛團領巾。另外幼童軍訓練,非常重視運用徽章來表達成就,技能章共分三類二十六項,包含服務類八項,健身類九項及技巧類九項。幼童軍的徽章制度可以發展兒童潛在的成就感,使他們有愉快的活動,樂於追求,自然地產生了進取心。
幼童軍教育尊重個別差異、因材施教,依努力程度及個人能力予以彈性合格標準,鼓勵其努力向上,乃是孕涵德、智、體、群,美五育於一爐,跨各項學習領域領域及重大議題,經協同、統整而陳現出來的一系列活動。近來各縣市如火如荼推動實驗教育,童軍教育的理念與實驗教育不謀而合,興德幼童軍為了追求精緻,永續經營,下一學期將逐漸轉型,活動時間調整為星期六與星期三,活動內容會更加完整與豐富,也希望家長能多鼓勵孩子參加幼童軍,誠如對童軍界有極大貢獻的李永霑校長說:「加入幼童軍團的孩子,只要他正常的參與團集會和一切活動、德、智、體、群、五育一定均衡發展,將來一定是國家的好公民,社會的好棟樑。」,期許興德的幼童軍在老師與家長攜手合作下,能更加優質多元,給孩子更好的學習環境。


2016年11月3日 星期四

興德週報第662期

§校長隨筆§

培養有紀律的孩子

我剛接任興德校長時,曾與老師們分享一句話:「有紀律的教室,學習才有效能」,最近在網路上流傳有關「有紀律的孩子更優秀:德國王宮中學校長的教育心得」一書的摘要,這本書的作者是德國薩勒姆王宮中學校長班哈德.畢博。詳讀之後,可說是台灣現今教育現場及社會現狀最需要的教養理念,試著摘錄一些重點與我個人想法,與大家分享。
德國隊是世界盃足球賽傳統強隊,36歲前鋒克羅澤連續4屆參加世界盃,他宣稱,如果拿下冠軍,他就破例喝酒。於是我們發現,這位炙手可熱的運動員,奉行不抽菸、不喝酒、不泡夜店的「紀律」。奪下冠軍後,總教練勒夫謙虛推崇,這是整個團隊的勝利,而戰線早從十年前開啟。整個德國隊,每個人都是星光熠熠的球星,但拋開個人主義便是以團體紀律為基礎,逐步建構強大的隊伍,原來「紀律」不只是克羅澤一個人的特質,而是整個德國人的堅持。
德國人心目中的紀律並不等同於不自由不民主不尊重,唯有出於愛的紀律,人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如果今日的父母不加思索就快速選擇付出更多的愛,但是他們的愛剛好與嚴格的態度大唱反調,通常日後要付出代價。我們常常看到許多台灣父母縱容孩子無視社會規範,破壞公眾財產與秩序,將「愛孩子」無限上綱,視為合理藉口,這樣的教養態度明顯出了問題。
德國薩勒姆王宮中學(Schule Schloss Salem)為德國最大、最知名、要求最嚴格的私立中學,曾培育了西班牙索菲亞王后、英國菲利普親王等歐洲皇家和德國貴族子弟,及德意志銀行總裁、BMW總裁等政經決策人物、歐洲顯赫名流。
該校且與其他世界名校接軌,推廣真正對孩子有益的「愛中有紀律」教育。作者班哈德.畢博校長說,傳統上我們把教育劃分為陶匠教育與園丁教育互相對立的兩種類型,這兩種正統的教育風格,其實很少以單一的模式出現,大多時候,我們看到的是一種混合,只不過傾向某一邊。
陶匠教育,強迫學生獨立自主:
選擇以陶匠作為理念的教育人員,希望「塑造」他的學生,他會插手學生的成長,對學生加以限制、要求,要學生守紀律,並為學生創造自主的空間,讓學生為獨立做好準備,也就是說,他要強迫學生獨立自主、取得自由。
園丁教育,支持學生理念自由發展:
以園丁為方針的人,著重的則是:年輕人需要良好的成長條件,所以支持他多於要求他,較少干涉學生的成長,但相信學生自己會守紀律,也就是不太需要強制及權威。
兩種風格都隱藏著危險,陶匠風格可能退化為威權式的教育,而園丁風格則可能變質為不管不教。威權教育在德國專制獨裁垮台後告終,德國有了威權教育的慘痛經驗後,希望成為一個人人是園丁的國家,卻落得不管不教的下場,因為園丁的觀念被偏頗為根本不需管教孩子。而在台灣,卻是由於屈從民粹,對教育專業的不尊重,輕忽師道,少部分的恐龍家長與直升機父母的製肘,老師動輒得咎,造成家長不會管,老師不能管、不敢管的怪現象,長久下來,台灣未來的人力素質與競爭力必定大幅滑落。
教育,永遠需要老師及家長「引領」,德語的「Pädagoge」(教育家)一詞
源於希臘文,其原意是「少年的引領者」,所以,稱職的園丁,仍得要修剪草木,嫁接插枝,保護草木不受病蟲害、不長歪。以台灣社會的現況,如何培養有紀律的孩子更顯重要,該書上有許多觀點值得我們參考,謹以本書片語「有引領,便有人追隨。以教育而言,紀律,必須出於對孩子和青少年的愛。」與家長及老師們共勉,讓我們興德的孩子從小學會服從、讓步、負責任,才能掌握自己的未來!
本文引用自CMoney投資網誌http://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43542。
本文摘錄自:有紀律的孩子更優秀--德國王宮中學校長的教育心得